在博客开发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需求想解决,就是在SSR开发环境中,服务端的代码是是直接通过webpack打包成文件(因为里面包含同构的代码,就是服务端与客户端共享前端的组件代码),写到磁盘里,然后在启动打包好的入口文件来启动服务。但是我不想在开发环境把文件打包到磁盘中,想直接打包在内存中,这样不仅能优化速度,还不会因开发环境产生多余文件。还有就是webpack对require的处理,会导致路径映射的问题,包括对require变量的问题。所以我就想只有组件相关的代码进行webpack编译,别的无关的服务端代码不进行webpack编译处理。
但是这中间有个问题一直悬而不决,就是如何引入内存中的文件。包括在引入这个文件后,如何把关联的文件一起引入,如通过 require(module) 引入的模块,于是我想到以前在给vue做ssr的时候用到的 vue-server-renderer 这个库,这个是没有直接打出文件,而是把文件打入了内存中。但是他却能获取到文件,并执行文件获取到结果。于是就开启了这次的研究之旅。
先讲下项目这块的实现流程,然后在讲下 vue-server-renderer 这个包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以此在react中的实现。
|-- webpack
| |-- webpack.client.js // entry => clilent-main.js
| |-- webpack.server.js // entry => server-main.js
|-- client // 客户端代码
| |-- app.js
| |-- client-main.js // 客户端打包入口
| |-- server-main.js // server端打包代码入口
|-- server // server端代码
| |-- ssr.js // ssr启动入口
client-main.js , 客户端打包一份代码,就是正常的打包, 打包出对应的文件。
import React, { useEffect, useState }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import App from './app'
loadableReady(() => {
ReactDom.hydrate(
<Provider store={store}>
<App />
</Provider>,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
})
server-main.js ,因为是SSR,所以在服务端也需要打包一份对应的js文件,用于ssr渲染。我这里是打算在这块直接处理完组件相关的数据,返回html,到时候服务端直接引入这个文件,获取html返回给前端就行。这是我的项目的处理,vue官方demo会有点区别,他是直接返回的app实例( new Vue(...) , 然后在 vue-server-renderer 库中解析这个实例,最后同样也是返回解析好的html字符串。这里会有点区别,原理还是一样。
// 返回一个函数,这样可以传入一些参数,用来传入服务端的一些数据
import { renderToString } from 'react-dom/server'
export default async (context: IContext, options: RendererOptions = {}) => {
// 获取组件数据
...
// 获取当前url对应的组件dom信息
const appHtml = renderToString(
extractor.collectChunks(
<Provider store={store}>
<StaticRouter location={context.url} context={context as any}>
<HelmetProvider context={helmetContext}>
<App />
</HelmetProvider>
</StaticRouter>
</Provider>
)
)
// 渲染模板
const html = renderToString(
<HTML>{appHtml}</HTML>
)
context.store = store
return html
}
3. `ssr.js`, 因为这些文件我都是打在内存中的。所以我需要解析内存中的文件,来获取`server-main.js`中的函数,执行他,返回html给前端。
```typescript
// start方法是执行webpack的node端代码,用于把编译的文件打入内存中。
import { start } from '@root/scripts/setup'
// 执行他,createBundleRenderer方法就是用来解析在server端打包的代码
start(app, ({ loadableStats, serverManifest, inputFileSystem }) => {
renderer = createBundleRenderer({
loadableStats,
serverManifest,
inputFileSystem
})
})
// 执行server-main.js中的函数并获取html
const html = await renderer.renderToString(context)
ctx.body = html
客户端的好说,通过创建html模板,然后把当前路由对应的资源(js, css,..)引入,访问的时候,浏览器直接拉取资源就行(这块是通过 @loadable/webpack-plugin 、 @loadable/server 、 @loadable/component 来进行资源的加载与获取,此处不做过多介绍,此文重点不在这个)。
这块的重点就是如何在内存中解析 server-main.js 这个被打包出来的需要在服务端引用的代码。
我们来看vue ssr的官方代码: vue-hackernews-2.0
const VueSSRServerPlugin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server-plugin')
module.exports = merge(base, {
target: 'node',
devtool: '#source-map',
entry: './src/server-main.js',
output: {
filename: 'server-bundle.js',
libraryTarget: 'commonjs2'
},
plugins: [
new VueSSRServerPlugin()
]
})
上面用到了一个 vue-server-renderer/server-plugin , 这个插件的主要功能是干嘛呢,其实就是对webpack中的资源做了下处理,把其中的js资源全部打在了一个json文件中。
源码如下:
// webpack上自定义了一个vue-server-plugin插件
compiler.hooks.emit.tapAsync('vue-server-plugin', (compilation, cb) => {
// 获取所有资源
var stats = compilation.getStats().toJson();,
var entryName = Object.keys(stats.entrypoints)[0];
var entryInfo = stats.entrypoints[entryName];
// 不存在入口文件
if (!entryInfo) {
return cb()
}
var entryAssets = entryInfo.assets.filter(isJS);
// 入口具有多个js文件,只需一个就行: entry: './src/entry-server.js'
if (entryAssets.length > 1) {
throw new Error(
"Server-side bundle should have one single entry file. " +
"Avoid using CommonsChunkPlugin in the server config."
)
}
var entry = entryAssets[0];
if (!entry || typeof entry !== 'string') {
throw new Error(
("Entry \"" + entryName + "\" not found. Did you specify the correct entry option?")
)
}
var bundle = {
entry: entry,
files: {},
maps: {}
};
// 遍历所有资源
stats.assets.forEach(function (asset) {
// 是js资源,就存入bundle.files字段中。
if (isJS(asset.name)) {
bundle.files[asset.name] = compilation.assets[asset.name].source();
} else if (asset.name.match(/\.js\.map$/)) { // sourceMap文件,存入maps字段中,用来追踪错误
bundle.maps[asset.name.replace(/\.map$/, '')] = JSON.parse(compilation.assets[asset.name].source());
}
// 删除资源,因为js跟js.map已经存到bundle中了,需要的资源已经存起来了,别的没必要打包出来了。
delete compilation.assets[asset.name];
});
var json = JSON.stringify(bundle, null, 2);
var filename = this$1.options.filename; // => vue-ssr-server-bundle.json
// 把bundle存入assets中,那样assets中就只有vue-ssr-server-bundle.json这个json文件了,
/*
vue-ssr-server-bundle.json
{
entry: 'server-bundle.js',
files: [
'server-bundle.js': '...',
'1.server-bundle.js': '...',
],
maps: [
'server-bundle.js.map': '...',
'1.server-bundle.js.map': '...',
]
}
*/
compilation.assets[filename] = {
source: function () { return json; },
size: function () { return json.length; }
};
cb();
});
这个插件的处理也及其简单,就是拦截了资源,对其重新做了下处理。生成一个json文件,到时候方便直接进行解析处理。
然后我们来看node服务的入口文件,来看如何获取html,并进行解析的
const { createBundleRenderer }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
// bundle: 读取vue-ssr-server-bundle.json中的数据,
/*
bundle => vue-ssr-server-bundle.json
{
entry: 'server-bundle.js',
files: [
'server-bundle.js': '...',
'1.server-bundle.js': '...',
],
maps: [
'server-bundle.js.map': '...',
'1.server-bundle.js.map': '...',
]
}
*/
renderer = createBundleRenderer(bundle, {
template: fs.readFileSync(templatePath, 'utf-8'), // html模板
// client端json文件,也存在于内存中,也是对webpack资源的拦截处理,这里不做多介绍,原理差不多。读取对应的资源放入html模板中,在client端进行二次渲染,绑定vue事件等等
clientManifest: readFile(devMiddleware.fileSystem, 'vue-ssr-client-manifest.json'),
runInNewContext: false // 在node沙盒中共用global对象,不创建新的
}))
const context = {
title: 'Vue HN 2.0', // default title
url: req.url
}
renderer.renderToString(context, (err, html) => {
if (err) {
return handleError(err)
}
res.send(html)
})
通过查看上面server端项目启动的入口文件,里面用 createBundleRenderer 中的 renderToString 来直接返回html,所以来到 vue-server-renderer 这个库来看看这个里面到底做了什么
function createRenderer(ref) {
return {
renderToString: (app, context, cb) => {
// 解析app: app => new Vue(...),就是vue实例对象
// 这块就是对vue组件的编译解析,最后获取对应的html string
// 重点不在这,此处也不做过多介绍
const htmlString = new RenderContext({app, ...})
return cb(null, htmlString)
}
}
}
function createRenderer$1(options) {
return createRenderer({...options, ...rest})
}
function createBundleRendererCreator(createRenderer) {
return function createBundleRenderer(bundle, rendererOptions) {
entry = bundle.entry;
// 关联的js资源内容
files = bundle.files;
// sourceMap内容
// createSourceMapConsumers方法作用便是通过require('source-map')模块来追踪错误文件。因为我们都进行了资源拦截,所以这块也需要自己实现对错误的正确路径映射。
maps = createSourceMapConsumers(bundle.maps);
// 调用createRenderer方法获取renderer对象
var renderer = createRenderer(rendererOptions);
// 这块就是处理内存文件中的代码了,
// {files: ['entry.js': 'module.exports = a']}, 就是我读取entry.js文件中的内容,他是字符串, 然后node如何处理的,处理完之后得到结果。
// 下面这个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var run = createBundleRunner(
entry,
files,
basedir,
rendererOptions.runInNewContext
);
return {
renderToString: (context, cb) => {
// 执行run方法,就能获取我在server-main.js入口文件里面 返回的new Vue实例
run(context).then(app => {
renderer.renderToString(app, context, function (err, res) {
// 打印错误映射的正确文件路径
rewriteErrorTrace(err, maps);
// res: 解析好的html字符串
cb(err, res);
});
})
}
}
}
}
var createBundleRenderer = createBundleRendererCreator(createRenderer$1);
exports.createBundleRenderer = createBundleRenderer;
上面逻辑也比较清晰明了,通过 createBundleRunner 方法来解析入口文件的字符串代码,vue server-main.js 入口文件返回是一个Promise函数,Promise返回的是 new Vue() ,所以解析出来的结果就 new Vue 实例。
通过 RenderContext 等实例解析返回的 new Vue 实例,获取到对应的html字符串。
通过 source-map 模块对错误进行正确的文件路径映射。
这样就实现了在内存中执行文件中的代码,返回html,达到ssr的效果。这次文章的重点是如何执行那段入口文件的 字符串 代码。
我们来到 createBundleRunner 方法,来看看里面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function createBundleRunner (entry, files, basedir, runInNewContext) {
var evaluate = compileModule(files, basedir, runInNewContext);
if (runInNewContext !== false && runInNewContext !== 'once') {
// 这块runInNewContext不传false 跟 once这两个选项的话,每次都会生成一个新的上下文环境,我们共用一个上下文global就行。所以这块就不考虑
} else {
var runner;
var initialContext;
return function (userContext) {
// void 0 === undefined, 因为undefined可被重新定义,void没法重新定义,所以用void 0 肯定是undefined
if ( userContext === void 0 ) userContext =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if (!runner) {
// runInNewContext: false, 所以这里上下文就是指的global
var sandbox = runInNewContext === 'once'
? createSandbox()
: global;
// 通过调用evaluate方法返回入口文件的函数。代码实现: evaluate = compileModule(files, basedir, runInNewContext)
// 去到compileModule方法看里面是如何实现的
/*
vue官方demo的server-main.js文件,返回的时一个Promise函数,所以runner就是这个函数。
export default context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t { app } = createApp()
resolve(app)
})
}
*/
// 传入入口文件名,返回入口函数。
runner = evaluate(entry, sandbox);
}
// 执行promise返回 app,至此app就得到了。
resolve(runner(userContext));
});
}
}
}
// 这个方法返回了evaluateModule方法,也就是上面evaluate方法
// evaluate = function evaluateModule(filename, sandbox, evaluatedFiles) {}
function compileModule (files, basedir, runInNewContext) {
var compiledScripts = {};
// filename: 依赖的文件名,例如 server.bundle.js 或 server.bundle.js依赖的 1.server.bundle.js 文件
// 在通过vue-ssr-server-bundle.json中的files字段获取这个文件名对应的文件内容 类似:"module.exports = 10"字符串
// 通过node的module模块来包裹这段代码,代码其实很简单粗暴,封装成了一个函数,传入我们熟知的commonjs规范中的require、exports等等变量
/*
Module.wrapper = [
'(function (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process, global) { ',
'\n});'
];
Module.wrap = function(script) {
return Module.wrapper[0] + script + Module.wrapper[1];
};
结果:
function (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process, global) {
module.exports = 10
}
*/
// 通过vm模块创建沙盒环境,来执行这段js代码。
function getCompiledScript (filename) {
if (compiledScripts[filename]) {
return compiledScripts[filename]
}
var code = files[filename];
var wrapper = require('module').wrap(code);
var script = new require('vm').Script(wrapper, {
filename: filename,
displayErrors: true
});
compiledScripts[filename] = script;
return script
}
function evaluateModule (filename, sandbox, evaluatedFiles) {
if ( evaluatedFiles === void 0 ) evaluatedFiles = {};
if (evaluatedFiles[filename]) {
return evaluatedFiles[filename]
}
// 获取这个执行这段代码的沙盒环境
var script = getCompiledScript(filename);
// 沙盒环境使用的上下文 runInThisContext => global
var compiledWrapper = runInNewContext === false
? script.runInThisContext()
: script.runInNewContext(sandbox);
var m = { exports: {}};
var r = function (file) {
file = path$1.posix.join('.', file);
// 当前js依赖的打包文件,存在,继续创建沙盒环境执行
if (files[file]) {
return evaluateModule(file, sandbox, evaluatedFiles)
} else {
return require(file)
}
};
// 执行函数代码。注意webpack要打包成commonjs规范的,不然这里就对不上了。
compiledWrapper.call(m.exports, m.exports, r, m);
// 获取返回值
var res = Object.prototype.hasOwnProperty.call(m.exports, 'default')
? m.exports.default
: m.exports;
evaluatedFiles[filename] = res;
// 返回结果
return res
}
return evaluateModule
}
createBundleRunner 函数里的实现其实也不多。就是创建一个沙盒环境来执行获取到的代码
整个逻辑核心思路如下
通过拦截webpack assets 生成一个json文件,包含所有js文件数据
通过入口文件到生成好的json文件里面取出来那段字符串代码。
通过 require('module').wrap 把字符串代码转换成函数形式的字符串代码,commonjs规范
通过 require('vm') 创建沙盒环境来执行这段代码,返回结果。
如果入口文件有依赖别的文件,再次执行 2 - 4步骤,把入口文件换成依赖的文件就好,例如,路由一般都是懒加载的,所以在访问指定路由时,webpack打包出来也会获取这个对应的路由文件,依赖到入口文件里面。
通过沙盒环境执行获取到的返回结果,在 vue-hackernews-2.0 项目中是 new Vue 实例对象。
解析这个 vue 实例,获取到对应的html字符串,放入html模板中,最后返回给前端。
这样就实现了读取内存文件,得到对应的html数据。主要就是通过 vm 模块跟 module 模块来执行这些代码的。其实这块的整个代码也还是比较简单的。并没有什么复杂的逻辑。
因为项目是基于 react 和 webpack5 的,所以在代码的处理上会有些不同,但是实现方案基本还是一致的。
其实说到执行代码,js里面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执行代码,就是 eval 方法。但是 eval 方法在 require 的时候都是在本地模块中进行查找,存在于内存中的文件我发现没法去进行 require 查找。所以还是用的 vm 模块来执行的代码,毕竟可以重写require方法
项目完整代码: GitHub 仓库
博客原文地址
如今的 Web 前端已被 React、Vue 和 Angular 三分天下,尽管现在的 jQuery 已不再那么流行,但 jQuery 的设计思想还是非常值得致敬和学习的,特别是 jQuery 的插件化。
受控组件与非受控组件在官网与国内网上的资料都不多,有些人觉得它可有可不有,也不在意。这恰恰显示React的威力,满足不同规模大小的工程需求。
一般在传统模式下,我们构建前端项目很简单。就是下载各种js文件,如JQuery、Echart等,直接放置在html静态文件。Webpack则是JavaScript中比较知名的打包工具。这两个构建工具构成了React应用快速搭建的基础。
Gatsby能快速的使用 React 生态系统来生成静态网站,可以结合React Component、Markdown 和服务端渲染来完成静态网站生成让他更强大。
React推出后,出于不同的原因先后出现三种定义react组件的方式,殊途同归;具体的三种方式:函数式定义的无状态组件、es5原生方式React.createClass定义的组件、es6形式的extends React.Component定义的组件
React主要思想是通过构建可复用组件来构建用户界面,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它规定了组件的状态和方法需要在哪个阶段改变和执行。所谓组件就是有限状态机,,表示有限个状态以及在这些状态之间的转移和动作行为的模型。
React 相关的优化:使用 babel-react-optimize 对 React 代码进行优化,检查没有使用的库,去除 import 引用,按需打包所用的类库,比如 lodash 、echarts 等.Webpack 构建打包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构建速度慢,打包后的文件体积过大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React Router定义路由之后如何传值,有关React和React Router 。react router中页面传值的三种方法:props.params、query、state
react 高阶组件简单的理解是:一个包装了另一个基础组件的组件。高阶组件的两种形式:属性代理(Props Proxy)、反向继承 (Inheritance Inversion)
React 支持一种非常特殊的属性 Ref ,你可以用来绑定到 render() 输出的任何组件上。这个特殊的属性允许你引用 render() 返回的相应的支撑实例( backing instance )。这样就可以确保在任何时间总是拿到正确的实例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