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一面:Z-index大的元素一定在小的上面吗?

更新日期: 2022-05-23阅读: 1.2k标签: 元素

大家好,我是年年!开始文章前,上两道面试真题:

  1. z-index值大的元素一定在值小的上面吗?
  2. 如何实现父元素覆盖子元素?

先公布一下答案:z-index不一定会生效,生效了也不一定是值大的在上面,主要取决于层叠上下文;给父元素设置一个很大的z-index不能实现覆盖子元素,但是把子元素的z-index设置成负数却可以满足要求。

这两个题的考点都是层叠上下文,本文会讲清为什么。

顾名不难思义,层叠上下文是把元素以三维的视角,放在不同层级来判断最后的堆叠关系,它由z-index这个属性来决定“等级“。

如何让z-index生效

z-index是用于规定元素在z轴的高度,其值越大,离用户越近,越在“上面”。

使用时可能会感觉这个属性不太听话:给元素设置的z-index好像没有生效,它没有按照预期跑到其他元素上面。因为它单独使用时不生效,一定要配合定位属性一起,即只对指定了position属性的元素生效——只要不是默认值static,其他的absolute、relative、fixed都可以使z-index生效。

如图1所示,在粉色的父元素下有有两个绝对定位的子元素1和2,两个子元素都没有设置z-index,通过top/left属性控制他们的位置,让他们发生重叠,可以看到2在1的上面。因为两者都没有设置z-index,其层叠等级都可以看作是0,同级的元素会根据其在html中的出现顺序出现顺序决定堆叠结果。


如果我们希望1在2的上面,如图2所示,可以给元素1加上z-index:1,而没有指定z-index的元素2的z-index依旧可以当作0对待,按照大小关系,元素1在元素2上面了。


目前为止,都没什么难度,不过是大小比较而已。但很多时候会发现,层叠结果只用单纯的数值大小解释不了:

如图3所示,粉色背景下有两个子元素1和2,2中有一个子元素3。三个元素都是绝对定位,其中元素3的z-index值最大,但是却被压在元素1下面了。


稍微修改一下,只把2号元素的的z-index去掉。如图4所示,元素3又跑上来,盖在1号、2号元素上面了。


要想搞懂这些问题,需要了解层叠上下文。

什么是层叠上下文

层叠上下文听起来比较抽象,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三维空间,这个空间内有很多个平面。

最大的层叠上下文就是由文档根元素——html形成的:它自身连同它的子元素就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层叠上下文,也就是说,我们写的所有代码都是在根层叠上下文里的。

层叠上下文包含多个平面,具体来说:每个z-index的值形成一个平面,普通的无定位的块级元素也是一个平面,浮动元素也是一个平面,正是这些平面形成了层叠上下文。

除此之外,每个有z-index数值的元素也会连同它的子元素一起,生成一个小的层叠上下文,这个小层叠上下文和父级一样,拥有多个平面。

去处理这些上下文时,我们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递归:先把最小的堆叠上下文中元素的顺序理好,拍成一片——当做一个整体,再与父级的堆叠上下文中其他元素比较。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小吃街上的甲骨文仙贝:在一个大的压片的锅里放上面糊,在面糊上放上一个小虾,最后合上盖子夹紧,变成扁扁的一小片,可以清晰的看到上面虾的样子。


(截图自网络)

这个用来压片的锅就是层叠上下文,面糊、虾就是不同层级的html元素。他们在被压扁之前按照明确的上下顺序摆放,但最后都会形成薄薄的一片小饼干。这片小饼干可以被放进一个更大的锅里,和其他的食材,一起作为原料,继续做成一片大饼干,但在大锅眼里,这片小饼干诞生时是面糊在上还是虾子在上,根本不重要,因为现在它是一个整体,只有讨论这片小饼干在第二口锅中,与其他食材的摆放顺序才有意义。记住在这个模型,层级判断就很简单了。

我们在面对一些难以判断的层级关系时,可以整理出一棵“层叠上下文树”,有点类似于dom树的结构。从小到大,把一个层叠上下文的内的不同平面的元素堆叠好,拍平,再放到父级的堆叠上下文树中。

下面会用几个例子加深理解,都附有在线链接,可以先点进去看看,试试自己能否解释最后的呈现结果:

demo1


其中DOM的层级关系如下:

container1:absolute:

  • 1号: absolute z-index: 1
  • 2号: absolute z-index: 2

container2:absolute:

  • 3号: absolute z-index: 3

container1和container2虽然都是绝对定位,但是没有设置z-index,不形成层叠上下文。所以只有根元素形成的这一个。

1、2、3号元素当然也形成了层叠上下文,但是没有子元素,所以不讨论,后面的例子也一样

形成的层叠上下文树如下:

根层叠上下文:

  • 1号: absolute z-index: 1
  • 2号: absolute z-index: 2
  • 3号: absolute z-index: 3

最后的层叠关系不难判断,从下到上是1号-2号-3号

demo2


在demo1基础上稍加修改,给container1、container2加上z-index,现在DOM的层级关系变为:

container1:absolute z-index: 4。

  • 1号: absolute z-index: 1
  • 2号: absolute z-index: 2

container2:absolute z-index: 1。

  • 3号: absolute z-index: 3

container1和container2都设置了z-index,加上根元素形成的层叠上下文,一共是三个。

形成的层叠上下文树如下:

根层叠上下文:

  • 3号:absolute z-index: 3
  • 1号:absolute z-index: 1
  • 2号:absolute z-index: 2
  • container1:absolute z-index: 4
  • container2:absolute z-index: 1

先看container1形成的层叠上下文,此时不管它本身的z-index是多少,形成层叠上下文的元素,都在当前这个上下文的底部,再是1号元素、2号。

然后是container2形成的层叠上下文,只有一个3号元素,没什么好说。

最后是根层叠上下文,它眼中container1和container2是一个整体,container2在下,container1在上。

所以最后的顺序从下到上是:container2(3号)-container1(1号-2号)。

demo3


之前的container在视觉上看不到,现在给它一个颜色。container2的z-index设置为0,现在DOM的层级关系变为:

container1:absolute

  • 1号: absolute z-index: 2

container2:absolute z-index: 0

  • 2号: absolute z-index:-1

现在可以看到,从下到上分别是container1-container2-2号-1号。

这个例子比较难理解了,用层叠上下文树分析一下,一共有两个层叠上下文,一个是根元素形成的,另一个是container2。

根层叠上下文:

  • 2号:absolute z-index:-1
  • container1:absolute
  • 1号:absolute z-index: 2
  • container2:absolute z-index: 0

在container2形成的层叠上下文中,只有一个元素2,即使他的z-index是负数,也会放在container2之上,之前也说过,形成层叠上下文的元素在当前层叠上下文中总是最底下的。我们把他们两个拍平,合成一个整体。

在根层叠上下文中,有container1、container2和1号三个元素。container1没有设置z-index,可以看作0,和container2层级相同,当层级相同时,按照在html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决定,所以是container1-container2;1号的层级最高,所以最后的层级是container1-container2-1号。

最后把container2中的其他元素展开,得到最后的层叠关系container1-container2(2号)-1号。

层叠上下文规律

通过这三个例子应该能清楚感受到什么是层叠上下文了,总结一下他的规律:

只有明确指定了z-index的值(不是auto)的定位元素才会生产一个层叠上下文,在这个层叠上下文中,内部元素层级都在它之上,哪怕是负数。

如果是一个没有指定z-index(即为auto)的定位元素,那么虽然它不能形成一个层叠上下文,但是比较层级时,和z-index:0的等级是一样的。

如果把浮动元素也放进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层叠等级:


这个图看起来复杂,其实不用背,可以一个个来看:

  1. 首先看块级元素,我们写的大部分代码都是它,比如div,我们能看到它们,就是因为块级元素是在层叠上下文根元素之上的。
  2. 接着是浮动元素和文字,而浮动本身是为了实现环绕效果的,所以是浮动元素和文字是同一级,这样才不会遮挡。
  3. 然后是定位元素,我们知道,不指定z-index,即为auto时,是会在浮动元素之上的,在层级关系中其实相当于0;可以继续推出,z-index>0的会在z-index=0之上。
  4. 唯一要特意记忆的是z-index<0,他的层级关系是在块元素之下,形成层叠上下文的根元素之上的。

其中,当多个层叠等级相同的元素重叠时,按照html中出现的顺序决定堆叠上下关系,后出现的在上面。

css3的新特性

除了被定位的z-index元素,CSS3还提供另外的方法能生成一个层叠上下文。

特别偏门的不列举了,意义不大,开发中可能会用到的有:

  1. 弹性布局的子项(父元素display:flex|inline-flex),并且z-index不是auto时。
  2. opacity非1的元素。
  3. transform非none的元素。
  4. filter非none的元素。

这些都能生成层叠上下文,flex子元素还可以使用z-index,近一步精确设置层级,其余三个设置z-index不生效,但在比较层级关系是被当作z-index:0对待。

结语

层叠上下文和z-index两个概念是分不开的。一个层叠上下文是由许多拥有z-index属性元素形成的平面构成的;有z-index属性的元素又会形成一个子层叠上下文。当然,这里的z-index必须是被有效设置的,在以前是指被定位的元素——position为absolute/relative等,现在它还可以是flex的子元素。

在比较复杂元素的层叠顺序时,主要是要整理出一棵层叠上下文树,一个元素的层叠等级只在当前这个层叠上下文中有意义。

回到开头的两个问题,答案也不难理解了。

  1. z-index大的元素不一定在小的元素之上。因为它不一定生效,通常需要是一个定位元素才生效,在CSS3之后,弹性元素的子元素也可以生效;在z-index生效之后,也不是单纯的大小比较,因为这个数值只在当前的层叠上下文中才有意义。
  2. 要实现父元素覆盖子元素,去给父元素设置一个很大的z-index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层叠上下文的根元素了,无论子元素被如何设置都会在这个层叠上下文根元素之上。正确的解法是把子元素的z-index设置为负数,这样父元素是一个块级元素,z-index<0 的子元素会在块级元素之下,就可以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
来源: 前端私教年年


链接: https://fly63.com/article/detial/11557

使用原生js来控制、修改CSS伪元素的方法总汇, 例如:before和:after

在网页中,如果需要使用辅助性/装饰性的内容的时候,这就需要使用伪元素了。在使用伪元素的时候,会发现js并不真能直接控制它,这篇文章主要就介绍下如果间接的控制、修改css中伪元素的方法

CSS隐藏元素的五种方法

用css隐藏页面元素有许多种方法。1、opacity:0;2、visibility:hidden;3、diaplay:none;4、position:absolute;5、clip-path。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隐藏元素

CSS隐藏页面元素常用方法_不同场景下使用CSS隐藏元素

使用 CSS 让元素不可见的方法很多,剪裁、定位到屏幕外、明度变化等都是可以的。虽然它们都是肉眼不可见,但背后却在多个维度上都有差别

js动态生成html元素并为元素追加属性

动态生成HTML元素的方法有三种:document.createElement()创建元素,再用appendChild( )添加、使用innerHTML直接将元素添加到指定节点、jQuery创建节点...

原生js删除元素

通过id删除;通过class获取元素;清空一个元素,即删除一个元素的所有子元素 ;原理很简单,就是不断的判断要清空的div还有没有子节点,有的话就删除一个子节点(这里是它的首个子节点),直到删除完毕为止。

原生JS如何获取当前元素属于父元素第几个子元素

我们经常通过document.getElementById 方法来获取到一个元素,这个时候我们经常需要有一个需求,那就是如何判断这个元素在父元素中的位置。原生JS有一个常见的小技巧那就是通过元素的previousSibling 属性,额外需要注意的是该属性会遍历text节点,即回车键。

在js中获取页面元素的属性值时,弱类型导致的诡异事件踩坑记录

前几天写一个js的时候遇到一个非常诡异的事情,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我要获取一个页面的DOM元素的val值,判断这个值是否比某个变量大,这个需求原先数字最大也就是10,现在要改了,可能会更多,这个时候我发现比较大小的判断就出了问题:

JS 创建元素的三种方法

动态创建元素一 document.write()body标签中就会插入但是这种方法几乎不用,因为这回影响页面的布局,甚至会将页面原来的内容冲刷掉,从而只显示输出内容;动态创建元素二 innerHTML

去除inline-block元素间的间距

真正意义上的inline-block水平呈现的元素间,换行显示或者空格隔开的情况下会有间距,这是因为浏览器在解析时,会将换行等读取成一个空格导致。

什么是可替换元素?

请问什么是可替换元素和非可替换元素,它们的差异是什么?并举例说明。前端面试中 HTML 的题目本来就最少,而且并不难,翻来覆去也就那几样。我们之前已经谈到过最经典的 HTML 语义化 ,今天就借此机会来谈谈可替换元素。

点击更多...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