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式!带你快速实现前端截图

更新日期: 2022-06-09阅读: 996标签: 网页

一、 背景

页面截图功能在前端开发中,特别是营销场景相关的需求中, 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截屏分享,相对于普通的链接分享,截屏分享具有更丰富的展示、更多的信息承载等优势。最近在需求开发中遇到了相关的功能,所以调研了相关的实现和原理。

二、相关技术

前端要实现页面截图的功能,现在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使用开源的截图npm库,一般使用比较多的npm库有以下两个:

  • dom-to-image: https://github.com/tsayen/dom-to-image
  • html2canvas: https://github.com/niklasvh/html2canvas

以上两种常见的npm库,对应着两种常见的实现原理。实现前端截图,一般是使用图形api重新绘制页面生成图片,基本就是SVG(dom-to-image)和Canvas(html2canvas)两种实现方案,两种方案目标相同,即把DOM转为图片,下面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两类方案。

三、 dom-to-image

dom-to-image库主要使用的是SVG实现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先把DOM转换为SVG然后再把SVG转换为图片。

(一)使用方式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dom-to-image提供的核心api,有如下一些方法:

  • toSvg (dom转svg)
  • toPng (dom转png)
  • toJpeg (dom转jpg)
  • toBlob (dom转二进制格式)
  • toPixelData (dom转原始像素值)

如需要生成一张png的页面截图,实现代码如下:

import domtoimage from "domtoimage"

const 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node');
domtoimage.toPng(node,options).then((dataUrl) => {
    const img = new Image();
    img.src = dataUrl;
    document.body.appendChild(img);
})

toPng方法可传入两个参数node和options。

node为要生成截图的dom节点;options为支持的属性配置,具体如下:filter,backgroundColor,width,height,style,quality,imagePlaceholder,cacheBust。

(二)原理分析

dom to image的源码代码不是很多,总共不到千行,下面就拿toPng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源码解析,分析一下其实现原理,简单流程如下:


整体实现过程用到了几个函数

  • toPng(调用draw,实现canvas=>png )
  • Draw(调用toSvg,实现dom=>canvas)
  • toSvg(调用cloneNode和makeSvgDataUri,实现dom=>svg)
  • cloneNode(克隆处理dom和css
  • makeSvgDataUri(实现dom=>svg data:url)
  • toPng

toPng函数比较简单,通过调用draw方法获取转换后的canvas,利用toDataURL转化为图片并返回。

function toPng(node, options) {
  return draw(node, options || {})
    .then((canvas) => canvas.toDataURL());
}
  • draw

draw函数首先调用toSvg方法获得dom转化后的svg,然后将获取的url形式的svg处理成图片,并新建canvas节点,然后借助drawImage()方法将生成的图片放在canvas画布上。

function draw(domNode, options) {
  return toSvg(domNode, options)
  // 拿到的svg是image data URL, 进一步创建svg图片
    .then(util.makeImage)
    .then(util.delay(100))
    .then((image) => {
      // 创建canvas,在画布上绘制图像并返回
      const canvas = newCanvas(domNode);
      canvas.getContext("2d").drawImage(image, 0, 0);
      return canvas;
    });
  // 新建canvas节点,设置一些样式的options参数
  function newCanvas(domNode) {
    const 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canvas.width = options.width || util.width(domNode);
    canvas.height = options.height || util.height(domNode);
    if (options.bgcolor) {
      const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ctx.fillStyle = options.bgcolor;
      ctx.fillRect(0, 0, canvas.width, canvas.height);
    }
    return canvas;
  }
}
  • toSvg
  • toSvg函数实现从dom到svg的处理,大概步骤如下:
  • 递归去克隆dom节点(调用cloneNode函数)
  • 处理字体,获取所有样式,找到所有的@font-face和内联资源,解析并下载对应的资源,将资源转为dataUrl给src使用。把上面处理完的css rules放入<style>中,并把标签加入到clone的节点中去。
  • 处理图片,将img标签的src的url和css中backbround中的url,转为dataUrl使用。
  • 获取dom节点转化的dataUrl数据(调用makeSvgDataUri函数)
function toSvg(node, options) {
  options = options || {};
  // 处理imagePlaceholder、cacheBust值
  copyOptions(options);
  return Promise.resolve(node)
    .then((node) =>
      // 递归克隆dom节点
      cloneNode(node, options.filter, true))
  // 把字体相关的csstext放入style
    .then(embedFonts)
  // clone处理图片,将图片链接转换为dataUrl
    .then(inlineImages)
  // 添加options里的style放入style
    .then(applyOptions)
    .then((clone) =>
      // node节点转化成svg
      makeSvgDataUri(clone,
        options.width || util.width(node),
        options.height || util.height(node)));
  // 处理一些options的样式
  function applyOptions(clone) {
    ...
    return clone;
  }
}
  • cloneNode

cloneNode函数主要处理dom节点,内容比较多,简单总结实现如下:

  • 递归clone原始的dom节点,其中, 其中如果有canvas将转为image对象。
  • 处理节点的样式,通过getComputedStyle方法获取节点元素的所有CSS属性的值,并将这些样式属性插入新建的style标签上面, 同时要处理“:before,:after”这些伪元素的样式, 最后处理输入内容和svg。
function cloneNode(node, filter, root) {
  if (!root && filter && !filter(node)) return Promise.resolve();
  return Promise.resolve(node)
    .then(makeNodeCopy)
    .then((clone) => cloneChildren(node, clone, filter))
    .then((clone) => processClone(node, clone));
  function makeNodeCopy(node) {
  // 将canvas转为image对象
    if (node instanceof HTMLCanvasElement) return util.makeImage(node.toDataURL());
    return node.cloneNode(false);
  }
  // 递归clone子节点
  function cloneChildren(original, clone, filter) {
    const children = original.childNodes;
    if (children.length === 0) return Promise.resolve(clone);
    return cloneChildrenInOrder(clone, util.asArray(children), filter)
      .then(() => clone);
    function cloneChildrenInOrder(parent, children, filter) {
      let done = Promise.resolve();
      children.forEach((child) => {
        done = done
          .then(() => cloneNode(child, filter))
          .then((childClone) => {
            if (childClone) parent.appendChild(childClone);
          });
      });
      return done;
    }
  }
  function processClone(original, clone) {
    if (!(clone instanceof Element)) return clone;
    return Promise.resolve()
      .then(cloneStyle)
      .then(clonePseudoElements)
      .then(copyUserInput)
      .then(fixSvg)
      .then(() => clone);
    // 克隆节点上的样式。
    function cloneStyle() {
       ...
    }
    // 提取伪类样式,放到css
    function clonePseudoElements() {
       ...
    }
    // 处理Input、TextArea标签
    function copyUserInput() {
       ...
    }
    // 处理svg
    function fixSvg() {
       ...
    }
  }
}
  • makeSvgDataUri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特性:

  • SVG有一个<foreignObject>元素,这个元素的作用是可以在其中使用具有其它XML命名空间的XML元素,换句话说借助<foreignObject>标签,我们可以直接在SVG内部嵌入XHTML元素,举个例子: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foreignObject width="120" height="50">
<body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p>文字。</p>
</body>
</foreignObject>
</svg>

可以看到<foreignObject>标签里面有一个设置了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命名空间的<body>标签,此时<body>标签及其子标签都会按照XHTML标准渲染,实现了SVG和XHTML的混合使用。

  • XMLSerializer对象能够把一个XML文档或Node对象转化或“序列化”为未解析的XML标记的一个字符串。

基于以上特性,我们再来看一下makeSvgDataUri函数,该方法实现node节点转化为svg,就用到刚刚提到的两个重要特性。

首先将dom节点通过

XMLSerializer().serializeToString() 序列化为字符串,然后在 <foreignobject>

标签 中嵌入转换好的字符串,foreignObject 能够在 svg

内部嵌入XHTML,再将svg处理为dataUrl数据返回,具体实现如下:

function makeSvgDataUri(node, width, height) {
  return Promise.resolve(node)
    .then((node) => {
      // 将dom转换为字符串
      node.setAttribute("xmlns", "http://www.w3.org/1999/xhtml");
      return new XMLSerializer().serializeToString(node);
    })
    .then(util.escapeXhtml)
    .then((xhtml) => `<foreignObject x="0" y="0" width="100%" height="100%">${xhtml}</foreignObject>`)
  // 转化为svg
    .then((foreignObject) =>
    // 不指定xmlns命名空间是不会渲染的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width}" height="${height}">${
        foreignObject}</svg>`)
  // 转化为data:url
    .then((svg) => `data:image/svg+xml;charset=utf-8,${svg}`);
}

四、 html2canvas

html2canvas库主要使用的是Canvas实现方式,主要过程是手动将dom重新绘制成canvas,因此,它只能正确渲染可以理解的属性,有许多CSS属性无法正确渲染。

支持的CSS属性的完整列表:

http://html2canvas.hertzen.com/features/

浏览器兼容性:

Firefox 3.5+ Google Chrome Opera 12+ IE9+ Edge Safari 6+

官方文档地址:

http://html2canvas.hertzen.com/documentation

(一)使用方式

// dom即是需要绘制的节点, option为一些可配置的选项
import html2canvas from 'html2canvas'
  html2canvas(dom, option).then(canvas=>{
  canvas.toDataURL()
})

常用的option配置:


全部配置文档:

http://html2canvas.hertzen.com/configuration

(二)原理分析

html2canvas的内部实现相对dom-to-image来说要复杂一些, 基本原理是读取DOM元素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去构建截图,并呈现在canvas画布中。

其中重点就在于将dom重新绘制成canvas的过程,该过程整体的思路是:遍历目标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子节点,遍历过程中记录所有节点的结构、内容和样式,然后计算节点本身的层级关系,最后根据不同的优先级绘制到canvas画布中。

由于html2canvas的源码量比较大,可能无法像dom-to-image一样详细的分析,但还是可以大致了解一下整体的流程,首先可以看一下源码中src文件夹中的代码结构,如下图:


简单解析一下:

  • index:入口文件,将dom节点渲染到一个canvas中,并返回。
  • core:工具函数的封装,包括对缓存的处理函数、Context方法封装、日志模块等。
  • css:对节点样式的处理,解析各种css属性和特性,进行处理。
  • dom:遍历dom节点的方法,以及对各种类型dom的处理。
  • render:基于clone的节点生成canvas的处理方法。

基于以上这些核心文件,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html2canvas的解析过程, 大致的流程如下:


  • 构建配置项

在这一步会结合传入的options和一些defaultOptions,生成用于渲染的配置数据renderOptions。在过程中会对配置项进行分类,比如resourceOptions(资源跨域相关)、contextOptions(缓存、日志相关)、windowOptions(窗口宽高、滚动配置)、cloneOptions(对指定dom的配置)、renderOptions(render结果的相关配置,包括生成图片的各种属性)等,然后分别将各类配置项传到下接下来的步骤中。

  • clone目标节点并获取样式和内容

在这一步中,会将目标节点到指定的dom解析方法中,这个过程会clone目标节点和其子节点,获取到节点的内容信息和样式信息,其中clone

dom的解析方法也是比较复杂的,这里不做详细展开。获取到目标节点后,需要把克隆出来的目标节点的dom装载到一个iframe里,进行一次渲染,然后就可以获取到经过浏览器视图真实呈现的节点样式。

  • 解析目标节点

目标节点的样式和内容都获取到了之后,就需要把它所承载的数据信息转化为Canvas可以使用的数据类型。在对目标节点的解析方法中,递归整个DOM树,并取得每一层节点的数据,对于每一个节点而言需要绘制的部分包括边框、背景、阴影、内容,而对于内容就包含图片、文字、视频等。在整个解析过程中,对目标节点的所有属性进行解析构造,转化成为指定的数据格式,基础数据格式可见以下代码:

class ElementContainer {
  // 所有节点上的样式经过转换计算之后的信息
  readonly styles: CSSParsedDeclaration;
  // 节点的文本节点信息, 包括文本内容和其他属性
  readonly textNodes: TextContainer[] = [];
  // 当前节点的子节点
  readonly elements: ElementContainer[] = [];
  // 当前节点的位置信息(宽/高、横/纵坐标)
  bounds: Bounds;
  flags = 0;
  ...
}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元素如图片、IFrame、SVG、input等还会extends ElementContainer拥有自己的特定数据结构,在此不详细贴出。

  • 构建内部渲染器

把目标节点处理成特定的数据结构之后,就需要结合Canvas调用渲染方法了,Canvas绘图需要根据样式计算哪些元素应该绘制在上层,哪些在下层,那么这个规则是什么样的呢?这里就涉及到CSS布局相关的一些知识。

默认情况下,CSS是流式布局的,元素与元素之间不会重叠。不过有些情况下,这种流式布局会被打破,比如使用了浮动(float)和定位(position)。因此需要需要识别出哪些脱离了正常文档流的元素,并记住它们的层叠信息,以便正确地渲染它们。

那些脱离正常文档流的元素会形成一个层叠上下文。元素在浏览器中渲染时,根据W3C的标准,所有的节点层级布局,需要遵循层叠上下文和层叠顺序的规则,具体规则如下:


在了解了元素的渲染需要遵循这个标准后,Canvas绘制节点的时候,需要生成指定的层叠数据,就需要先计算出整个目标节点里子节点渲染时所展现的不同层级,构造出所有节点对应的层叠上下文在内部所表现出来的数据结构,具体数据结构如下:

// 当前元素
element: ElementPaint;
// z-index为负, 形成层叠上下文
negativeZIndex: StackingContext[];
// z-index为0、auto、transform或opacity, 形成层叠上下文
zeroOrAutoZIndexOrTransformedOrOpacity: StackingContext[];
// 定位和z-index形成的层叠上下文
positiveZIndex: StackingContext[];
// 没有定位和float形成的层叠上下文
nonPositionedFloats: StackingContext[];
// 没有定位和内联形成的层叠上下文
nonPositionedInlineLevel: StackingContext[];
// 内联节点
inlineLevel: ElementPaint[];
// 不是内联的节点
nonInlineLevel: ElementPaint[];

基于以上数据结构,将元素子节点分类,添加到指定的数组中,解析层叠信息的方式和解析节点信息的方式类似,都是递归整棵树,收集树的每一层的信息,形成一颗包含层叠信息的层叠树。

  • 绘制数据

基于上面两步构造出的数据,就可以开始调用内部的绘制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制了。使用节点的层叠数据,依据浏览器渲染层叠数据的规则,将DOM元素一层一层渲染到canvas中,其中核心具体源码如下:

async renderStackContent(stack: StackingContext): Promise<void> {
  if (contains(stack.element.container.flags, FLAGS.DEBUG_RENDER)) {
  debugger;
  }
  // 1. the background and borders of the element forming the stacking context.
  await this.renderNodeBackgroundAndBorders(stack.element);
  // 2. the child stacking contexts with negative stack levels (most negative first).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negativeZIndex)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 3. For all its in-flow, non-positioned, block-level descendants in tree order:
  await this.renderNodeContent(stack.element);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nonInlineLevel) {
  await this.renderNode(child);
  }
  // 4. All non-positioned floating descendants, in tree order. For each one of these,
  // treat the element as if it created a new stacking context, but any positioned descendants and descendants
  // which actually create a new stacking context should b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parent stacking context,
  // not this new one.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nonPositionedFloats)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 5. the in-flow, inline-level, non-positioned descendants, including inline tables and inline blocks.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nonPositionedInlineLevel)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inlineLevel) {
  await this.renderNode(child);
  }
  // 6. All positioned, opacity or transform descendants, in tree order that fall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 All positioned descendants with 'z-index: auto' or 'z-index: 0', in tree order.
  // For those with 'z-index: auto', treat the element as if it created a new stacking context,
  // but any positioned descendants and descendants which actually create a new stacking context should be
  // considered part of the parent stacking context, not this new one. For those with 'z-index: 0',
  // treat the stacking context generated atomically.
  //
  // All opacity descendants with opacity less than 1
  //
  // All transform descendants with transform other than none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zeroOrAutoZIndexOrTransformedOrOpacity)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 7. Stacking contexts formed by positioned descendants with z-indice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 in z-index
  // order (smallest first) then tree order.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positiveZIndex)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

在renderStackContent方法中,首先对元素本身调用renderNodeContent和renderNodeBackgroundAndBorders进行渲染处理。

然后处理各个分类的子元素,如果子元素形成了层叠上下文,就调用renderStack方法,这个方法内部继续调用了renderStackContent,这就形成了对于层叠上下文整个树的递归。

如果子元素是正常元素没有形成层叠上下文,就直接调用renderNode,renderNode包括两部分内容,渲染节点内容和渲染节点边框背景色。

async renderNode(paint: ElementPaint): Promise<void> {
  if (paint.container.styles.isVisible()) {
    // 渲染节点的边框和背景色
    await this.renderNodeBackgroundAndBorders(paint);
    // 渲染节点内容
    await this.renderNodeContent(paint);
  }
}

其中renderNodeContent方法是渲染一个元素节点里面的内容,其可能是正常元素、文字、图片、SVG、Canvas、input、iframe,对于不同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处理。

以上过程,就是html2canvas的整体内部流程,在了解了大致原理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个更为详细的源码流程图,对上述流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五、 常见问题总结

在使用html2canvas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坑,总结如下:

(一)截图不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截图之前将页面滚动到顶部即可: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0;
document.body.scrollTop = 0;

(二)图片跨域

插件在请求图片的时候会有图片跨域的情况,这是因为,如果使用跨域的资源画到canvas中,并且资源没有使用CORS去请求,canvas会被认为是被污染了,canvas可以正常展示,但是没办法使用toDataURL()或者toBlob()导出数据,详情可参考: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HTML/CORS_enabled_image

解决方案:在img标签上设置crossorigin,属性值为anonymous,可以开启CROS请求。当然,这种方式的前提还是服务端的响应头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已经被设置过允许跨域。如果图片本身服务端不支持跨域,可以使用canvas统一转成base64格式,方法如下。

function getUrlBase64_pro( len,url ) {
  //图片转成base64
  var 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创建canvas DOM元素
  var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return new Promise((reslove, reject) => {
  var img = new Image();
  img.crossOrigin = "Anonymous";
  img.onload = function() {
  canvas.height = len;
  canvas.width = len;
  ctx.drawImage(img, 0, 0, len, len);
  var dataURL = canvas.toDataURL("image/");
  canvas = null;
  reslove(dataURL);
  };
  img.onerror = function(err){
  reject(err)
  }
  img.src = url;
  });
}

(三)截图与当前页面有区别

方式一:如果要从渲染中排除某些elements,可以向这些元素添加>html2canvas(ele,{ useCORS: true, ignoreElements: (element: any) => { if (element.tagName.toLowerCase() === 'iframe') { return element; } return false; }, })

方式二:可以将需要转化成图片的部分放在一个节点内,再把整个节点,透明度设置为0, 其他部分层级设置高一些,即可实现截图指定区域。

六、 小结

本文针对前端截图实现的方式,对两个开源库dom-to-image和html2canvas的使用和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使用方式、实现原理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来源: 前端大全

链接: https://fly63.com/article/detial/11695

网页中文本朗读功能开发实现分享

同时针对大段的文本,不能整段的去读,要按照标点符号进行断句处理。重点当然就是先获取到当前标签上的文本,再把文本转化成语音即可。

网页开发中利用CSS以图换字的多中实现方法总汇

CSS以图换字的技术,很久都没人提起了。它是一种在h1标签内,使用图像替换文本元素的技术,使页面在设计和可访问性之间达到平衡。本文将详细介绍CSS以图换字的9种方法

如何嵌套一个网页html到另一个html中

在网页开发中,经常会遇到把一些通用内容的页面集中到一个页面中,需要使用这些页面只需要包含引入即可,这样有利于维护和修改,当通用页面修改时只需更改一个文件就可以了,不需要每个文件单独处理。

网站开发需要哪些知识_网页开发你需要知道的6件事

开发网站之前,你需要知道哪些事情呢?每个开发者的答案可能都不太相同,这里整理为6个方面:界面和用户体验、安全性、性能(Performance)、搜索引擎优化、技术(Technology)、解决bug

理解大型分布式网站你必须知道这些概念

理解大型分布式网站你必须知道这些概念:1. I/O优化、2. Web前端调优、3.服务降级(自动优雅降级)、4.幂等性设计、5.失效转移、6.性能优化、7. 代码优化、8. 负载均衡、9.缓存等

网页后缀html、htm、shtml、shtm有什么区别?

每一个网页或者说是web页都有其固定的后缀名,不同的后缀名对应着不同的文件格式和不同的规则、协议、用法,最常见的web页的后缀名是.html和.htm,但这只是web页最基本的两种文件格式,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web页的其它一些文件格式。

html网页自动跳转方法_整理网页自动跳转的5种方法

网页自动跳转,是指当用户访问某个网页时,被自动跳转到另一个网页中去。网页自动跳转的主要作用是,当域名变更后,或者网站里的一个或多个网页被删除后,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将用户引导到其它正常的网页中去,从而留住用户。

html页面锚点链接对SEO的作用,以及实现描点的三种方式

锚链链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网页中增加恰当的锚链接,会让所在网页和所指向网页的重要程度有所提升,从而影响到关键词排名。锚链接对SEO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使用 BeautifulSoup 和 Selenium 进行网页爬取

HTML几乎是平铺直叙的。CSS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清晰地区分了页面的结构和外观。在本教程中,您将了解在浏览器中看到的内容是如何实际呈现的,以及如何在必要时进行抓取。

实现主机访问虚拟机网页的方法总结

VMware Workstation提供了两种虚拟机上网方式,一种bridge,一种NAT,bridge可以获得公网地址,而NAT只能是内网地址了。例1:在虚拟机内搭建http服务器,使用公网地址访问,例2: ssh端口映射

点击更多...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