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 生态遭遇史上最大规模攻击,速查!
9 月 8 日,Node.js 生态链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资深 npm 维护者 Qix(Josh Junon) 因一封钓鱼邮件泄露了账户,攻击者趁机在多个热门包里植入了恶意代码。这次事件迅速引爆社区,成为开源史上下载量最大的供应链攻击之一。
惊人的攻击规模
这次攻击的规模可以用“骇人”来形容:
攻击过程回顾
整个攻击链条非常典型:
- 账户被盗 —— 攻击者通过伪装成 npm 官方的邮件,诱骗 Qix 输入凭证,从而拿下账号;
- 恶意发布 —— 入侵后立即在 debug、chalk 等包中推送新版本;
- 快速扩散 —— 由于这些库几乎是“标配”,恶意代码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下载;
- 紧急响应 —— 两小时后维护者确认异常,社区合力将问题版本移除。
已确认受影响的关键包
核心工具库:
- chalk@5.6.1 —— 终端字符串样式处理
- debug@4.4.2 —— 常用调试工具
- supports-color@10.2.1 —— 颜色支持检测
依赖相关:
- ansi-styles@6.2.2
- strip-ansi@7.1.1
- wrap-ansi@9.0.1
- color-convert@3.1.1
- slice-ansi@7.1.1
数据库生态:
- @duckdb/node-api@1.3.3
- @duckdb/duckdb-wasm@1.29.2
这些包几乎都是前端和 Node.js 项目常见的依赖,影响范围之广可想而知。
恶意代码的真正目的
攻击者植入的代码并不是为了“搞破坏”,而是有着明确的经济目标 —— 盗取加密货币钱包资产:
- 先检查运行环境(确认在浏览器里执行);
- Hook 常用接口(fetch、XMLHttpRequest、window.ethereum.request);
- 在用户发起加密交易时,偷偷替换目标地址为攻击者的钱包地址;
- 使用 Levenshtein 算法 让替换后的地址“看起来差不多”,降低被发现的几率。
换句话说,用户以为自己在给朋友转账,实际上钱已经流向了攻击者。
开发者该怎么应对?
如果你的项目依赖这些包,建议立刻做以下检查和防护:
- 避免升级到受损版本:确认当前使用的依赖版本是否处于受影响范围;
- 锁定依赖版本:在 package-lock.json 或 pnpm-lock.yaml 中固定已知安全的版本,防止自动升级;
- 审计近期安装:排查过去几天安装或升级过的依赖,检查是否存在可疑文件或异常行为;
- 建立防护习惯:考虑启用依赖扫描工具,第一时间发现风险。
写在最后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开源生态的便利背后,供应链安全始终是潜在的“软肋”。前端开发者或许不是黑客的直接目标,但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受害者。
锁定依赖、保持警惕、善用工具,才是日常开发中最可靠的自保之道。
来自公众号:前端充电宝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