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优化一个react项目时遇到了性能问题。首页加载特别慢,连点击按钮都要等好几秒才有反应。打开Chrome的网络面板一看,打包文件竟然有1MB多。这就像我要出门,却把家里所有东西都塞进了行李箱。
同事建议我使用动态导入来优化性能。我学习后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知识点,对项目性能提升有着巨大作用。
我们平时写代码最常用的就是静态导入:
import _ from 'lodash';
import { Button } from './components/Button';这种方式很直观,代码写在哪里就在哪里使用。就像上班前就把午饭准备好,不用中午再出去买。
静态导入的特点是编译时立即加载。不管你这个模块是否真的被使用,webpack都会把它打包到主文件中。
在项目初期这没什么问题。但随着组件增多、功能变复杂,主打包文件会越来越大。页面加载时,就像要搬动一整车的砖头。
另一个问题是静态导入很难实现条件加载。比如用户没有点击视频播放器,但我们却提前加载了整个播放器功能,白白浪费了几百KB的流量。
动态导入的语法是import(),它能在需要的时候才加载模块。
同事第一次使用动态导入是为了延迟加载一个Markdown编辑器。这个编辑器体积很大,首页用不到,只有用户点击"写文章"时才需要:
const handleClick = async () => {
const { default: Editor } = await import('./components/MarkdownEditor');
setShowEditor(() => <Editor />);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只有当用户点击按钮时,才去加载MarkdownEditor模块。就像饿了才点菜,而不是一上桌就把所有菜都端上来。
动态导入的好处很明显:
初始加载时间大幅缩短
页面响应速度明显提升
用户用不到的功能不会白加载
浏览器会把动态导入的模块打包成独立的chunk文件,实现按需加载。webpack还会自动加上缓存,下次使用时会更快。
通过这种方式,同事把首页加载体积从1.2MB减少到400KB,效果非常显著。
根据经验,我总结了一个选择标准:静态导入适合"启动必须"的内容,动态导入适合"触发才需要"的功能。
适合动态导入的场景:
路由页面切换:每个页面单独打包,用户只加载访问的页面
大型第三方库:如图表库、编辑器等几百KB的库
弹窗、抽屉等UI组件:用户没打开就不加载
后台管理系统的报表模块:大多数用户不会访问
适合静态导入的场景:
基础UI组件(Button、Input等)
全局样式文件
状态管理库
项目配置
可以把静态导入比作家里的冰箱,随时要用;动态导入就像外卖,需要时才点。
在React项目中,React.lazy()和Suspense配合动态导入使用效果很好:
const AboutPage = React.lazy(() => import('./pages/About'));
<Route path="/about" element={
<Suspense fallback={<div>页面加载中...</div>}>
<AboutPage />
</Suspense>
} />这样做的好处:
只在用户访问/about路径时才加载页面
显示加载提示,用户体验更好
自动代码分割,减轻首屏压力
担心影响用户体验的话,可以配合预加载功能:
// 在合适的时机预加载
const preloadAbout = () => import('./pages/About');很多人容易混淆动态导入和懒加载,其实它们是不同的概念。
动态导入是一种语法,解决的是"如何加载模块"的问题。
懒加载是一种策略,解决的是"何时加载资源"的问题。
具体来说:
理解这个区别很重要,这样才能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合适的技术。
// 路由配置
const Home = React.lazy(() => import('./pages/Home'));
const Products = React.lazy(() => import('./pages/Products'));
const About = React.lazy(() => import('./pages/About'));const HeavyComponent = React.lazy(() => import('./components/HeavyComponent'));
function MyPage() {
const [showHeavy, setShowHeavy] = useState(false);
return (
<div>
<button onClick={() => setShowHeavy(true)}>
加载重型组件
</button>
{showHeavy && (
<Suspense fallback={<div>加载中...</div>}>
<HeavyComponent />
</Suspense>
)}
</div>
);
}静态导入简单直接,适合核心依赖,但会导致打包文件过大。动态导入能按需加载,显著提升性能,适合非核心功能。懒加载是一种优化策略,动态导入是实现这种策略的重要工具。
在实际项目中,建议:
核心功能使用静态导入
非核心功能使用动态导入
按路由和组件粒度进行代码分割
配合Suspense提供加载状态
正确使用这些技术,能大幅提升应用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记住,好的性能优化不是盲目使用技术,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当滚动条滚动到底部时,加载新数据;需要根据距离底部的位置加载数据,考虑到新数据进来会使滚动条距离底部的位置有所改变,避免重复加载数据
什么是懒加载?懒加载也叫延迟加载,即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加载,随用随载。在单页应用中,如果没有应用懒加载,运用webpack打包后的文件将会异常的大,造成进入首页时,需要加载的内容过多
安装插件npm install vue-lazyload --save;在main.js文件中注册插件。配置参数:preLoad提前加载高度(数字 1 表示 1 屏的高度)、error图片加载失败时显示的图片
在用到el-tree的懒加载和默认勾选功能时,若第一次勾选前几个连续节点,第二次进入默认勾选时,由于el-tree子节点尚未完全加载(只加载出来前几个),默认勾选已经开始
当我们向下滚动的时候图片资源才被请求到,这也就是我们本次要实现的效果,进入页面的时候,只请求可视区域的图片资源这也就是懒加载。比如我们加载一个页面,这个页面很长很长,长到我们的浏览器可视区域装不下
在类电商类项目,往往存在大量的图片,如 banner 广告图,菜单导航图,美团等商家列表头图等。图片众多以及图片体积过大往往会影响页面加载速度,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所以进行图片懒加载优化势在必行。
如今为了提升应用性能,懒加载被广泛使用于 Web 应用中。它帮助开发者减少网站加载时间,节省流量以及提升用户体验。但懒加载的过度使用会给应用性能带来负面影响
在Vue项目开发中,随着功能不断增加,JavaScript文件会变得越来越大。这会导致页面首次加载时间变长,用户需要等待更久才能看到内容。路由懒加载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