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的新战争:从显示网页到替你思考

更新日期: 2025-10-31 阅读: 26 标签: 浏览器

时间走到2025年,看着那些新出现的“AI浏览器”,看着里面内置的助手、能总结网页的侧边栏、会写代码工具,很多人感到一丝熟悉。这很像1995年,只是换了个样子。

那时候,互联网刚刚走出学校和研究机构,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人们说“我要上网”。现在,生成式AI带来了同样的热情,人们开始说“我要一个更聪明的浏览器”。竞争的地方没变,还是浏览器。但这次,浏览器不仅要能“显示网页”,还要能“看懂网页”,甚至“替你干活”。


1995年:第一次浏览器战争

回想1994、1995年的时候:

  • 互联网突然被大众所知。

  • Windows 95带来了很好用的图形界面。

  • 美国在线的“你有新邮件”提示音随处可见。

  • 咖啡馆和网吧里,人们都在说“去网上看看”。

但想进入网络世界,你首先需要一个浏览器。

于是,第一次浏览器战争开始了。一方是开创性的网景导航者,另一方是意识到自己不能落后的微软IE浏览器。

网景是当时的创新者。它基于早期浏览器Mosaic的思路,但速度更快,能同时显示图片和文字。在1995年,网景几乎就等于“上网”。它甚至在当年上市,成为互联网热潮的明星。

微软起步较晚。1995年,微软把IE 1.0放进Windows 95的Plus!包里,还要额外收50美元。IE早期的功能也比较弱:加载慢,对新技术的支持慢,JavaScript也跟不上。但微软有一个巨大的优势:Windows系统。

真正改变局面的是微软后来的决定:把浏览器免费,并直接绑定在Windows系统里。你买了电脑,就已经装好了IE。而那时网景还在卖49美元的盒装浏览器。

结果就是:

  • 1996年,IE的市场份额还不到5%。

  • 但凭借免费、预装和Windows的普及,到1997年,IE的份额就猛增到30%。

  • 到1998年,网景虽然还有70%的份额,但下滑的趋势已经很明显。网景被迫也转向免费,这等于放弃了自己主要的收入来源。

随后就是著名的反垄断案。网景指责微软利用系统垄断打击浏览器竞争。美国司法部在1998年起诉微软。法庭上甚至出现了微软内部“切断网景氧气”的说法。虽然微软最终在2001年达成和解,避免了被拆分,但浏览器市场的格局已定——IE赢了。


IE胜利之后,网页世界陷入停滞

IE在2001-2002年左右市场份额超过90%。网景被美国在线收购后逐渐衰落。微软赢得战争后,几乎停止了浏览器的更新。IE6在2001年发布后,微软五年里没有什么大动作。

  • 不支持透明的PNG图片。

  • 没有标签页功能。

  • 安全漏洞很多。

  • 开发者被迫专门为IE的私有特性写代码。

网页世界几乎被IE的私有标准锁定。这也导致了一个行业共识:“一家独大的浏览器,最终都会变得懒惰。”


开源的火种:Firefox带来了转机

1998年,网景在压力下将浏览器代码开源。这个开源项目后来发展成为Mozilla。2004年,Firefox 1.0发布。

  • 它是开源的。

  • 速度更快。

  • 更安全。

  • 带来了好用的标签页。

  • 最重要的是,它不是微软控制的。

Firefox成功地压制了IE的势头。微软被迫醒来,在2006年推出IE7,2009年推出IE8,但已经无法挽回颓势,份额持续下跌。

Firefox带回了真正的竞争,推动了网页标准化的进程,让开发者不必再被单一浏览器的私有技术束缚。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年网景的开源,就没有后来开放的网页世界。


最终的赢家:谷歌Chrome与第二次浏览器战争

当大家以为会是IE和Firefox长期竞争时,2008年谷歌宣布:我们也要做浏览器。

当时很多人觉得浏览器已经够多了。但人们一用就发现:Chrome真的很快。

Chrome做了几件在当时很新颖的事:

  • 界面极其简洁。

  • JavaScript引擎运行飞快。

  • 每个标签页独立进程,一个页面崩溃不会影响整个浏览器。

  • 更新非常频繁。

最关键的是,你几乎每天都能在谷歌搜索页面上看到使用Chrome的推荐。

结果就是:

  • 2013年,Chrome超过了IE,成为世界第一。

  • Firefox的市场也被挤压。

  • 许多后来的浏览器(如Opera、Vivaldi、新版Edge、Brave)都直接使用Chrome的开源内核Chromium。

到2010年代中后期,网页世界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虽然不是“IE一家独大”,但变成了“Chromium内核一家独大”。大家都依赖谷歌主导的内核,这虽然节省了开发精力,但也埋下了老问题:如果只有一个主流内核,那么这个内核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整个网页技术的发展方向。


战争并未结束:AI时代,浏览器再次成为战场

如果第一次浏览器战争是为了“给大众一个上网入口”,第二次是为了“给开发者一个快速、标准的浏览器”,那么第三次战争,就是为了“给用户一个能帮你上网、理解网页、执行任务的助手”。

2022-2023年,生成式AI爆发,所有人都意识到:如果浏览器能直接总结页面、帮你写邮件、自动查资料,那它就不再只是一个浏览器了,它变成了一个“带有浏览器功能的AI工具”。

于是我们看到2025年的这波新浪潮:

  • 微软在Edge里大力集成Copilot和Bing Chat,把GPT-4变成浏览器侧边栏。

  • Opera有了Aria助手。

  • Brave推出了Leo。

  • Arc浏览器尝试打造“有大脑的浏览器”。

  • Perplexity做了Comet。

  • 甚至连OpenAI自己也在开发名为Atlas的浏览器,本质上就是把ChatGPT变成浏览器。

表面上看是百花齐放,但仔细一看,它们几乎都基于Chromium内核。为什么呢?

  • Chromium项目太大、太成熟、维护者太多,从头重写一个浏览器引擎几乎是不可行的。

  • 就连微软也在2019年放弃了自己的Edgehtml引擎,转而使用Chromium。

所以,新的竞争者大多是在Chromium之上“做外壳”和“集成AI功能”。这就出现了一个微妙的局面:浏览器内核都一样,但每家的AI功能却各不相同。上世纪90年代是“这个网站只能用IE打开”,现在可能变成“这个浏览器能给你这种AI总结,那个浏览器不行”。新的碎片化可能又要来了。


新的挑战与老的问题

在新的浏览器战争中,有几个突出的问题:

  1. 安全:AI浏览器能读取你浏览的内容,还能执行操作(比如点击按钮)。这带来了新的攻击方式,比如“提示词注入”。攻击者可能通过网页内容来“欺骗”AI助手,让它执行非预期的操作。

  2. 标准缺失:现在每家浏览器都在自己决定“要不要总结网页”、“如何理解页面内容”、“哪些内容能被AI看到”。这很像当年的“这个网站只兼容IE6”。

  3. 成本:AI技术非常昂贵。谷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可以承受,但新的小浏览器公司很难负担。所以一些浏览器开始尝试订阅制、内置推广或广告来盈利。当浏览器变成“帮你买东西”的入口,它就可能向你收取“过路费”。


历史总是相似的

90年代的经验告诉我们:

  • 谁控制了分发渠道(默认浏览器),谁就容易获胜。

  • 只要一家公司说了算,反垄断监管就可能介入。

  • 赢了之后如果停滞不前,就会被下一代产品(如Firefox/Chrome)超越。

现在的情况是:

  • Chrome、Edge、Safari都有强大的分发渠道。

  • 新的浏览器想靠“更好的AI体验”来争夺用户。

  • 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将AI嵌入浏览器是否构成不公平竞争”。

  • 因此,这次的大公司不敢像IE6时代那样停滞不前。


结局会是什么?

这次可能不会是一家通吃,而是会出现“分片胜利”的局面:

  • 有的浏览器主打“AI任务执行能力最强”。

  • 有的主打“隐私保护和本地AI”。

  • 有的主打“与办公套件无缝集成”。

  • 有的则靠“极致的用户体验和美观设计”取胜。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大公司把小公司的好点子都学走,然后继续维持主导地位。这在2010年代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最后

90年代的战争,是争夺“你的上网窗口”;2020年代的这场战争,是争夺“你的上网管家”。名字变了,技术变了,但核心问题没变:谁来定义我们的上网体验,以及,谁从中获利。

好消息是,浏览器再次变得有趣了。我们又能看到各种新奇的实验、不同的理念、标准之争,甚至“我要从零开始写一个引擎”这种充满理想的行为。坏消息是,我们又得操心兼容性、隐私和垄断这些老问题了。

但这就是互联网:

  • 永远有人想成为入口。

  • 永远有人想让入口变得更聪明。

  • 永远有人想把聪明的入口变成生意。

  • 也永远有人会站出来说:“不行,这样会破坏开放的网页。”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它常常押着相似的韵脚。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链接: https://fly63.com/article/detial/13095

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各种浏览器如何开启javascript的方法总汇

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S脚本运行,请启用该功能。怎么解除浏览器禁用js?这篇文章将总结整理各个浏览器如何开启、禁用javascript的方法总汇。

浏览器的回流与重绘 (Reflow & Repaint)

浏览器使用流式布局模型 (Flow Based Layout)。浏览器会把HTML解析成DOM,把CSS解析成CSSOM,DOM和CSSOM合并就产生了Render Tree。有了RenderTree,我们就知道了所有节点的样式,然后计算他们在页面上的大小和位置,最后把节点绘制到页面上。

IE6浏览器有哪些常见的bug,以及解决IE6常用bug的方法

IE6不支持min-height,解决办法使用css hack,ol内li的序号全为1,不递增。解决方法:为li设置样式display: list-item;定位父元素overflow: auto;,包含position: relative;子元素,子元素高于父元素时会溢出。解决办法:

css重设样式_清除浏览器的默认样式

由于不同的浏览器默认的样式也不同,所以在网页开发前设置一个公用样式,来清除各个浏览器的默认样式,已达到做的网页在各个浏览器中达到统一。

浏览器访问一个网站所经历的步骤

浏览器访问网站的步骤:Chrome搜索自身的DNS缓存、读取本地HOST文件、浏览器发起一个DNS的一个系统调用、浏览器获得域名对应的IP地址后,发起HTTP三次握手、TCP/IP连接建立起来、服务器端接受到了这个请求、浏览器根据拿到的资源对页面进行渲染

一个新式的基于文本的浏览器 Browsh

Browsh是一个纯文本浏览器,可以运行在大多数的TTY终端环境和任何浏览器。目前,终端客户端比浏览器客户端更先进。终端客户端即时更新和交付,以便于体验新的功能,例如,你可以观看视频。

浏览器内核有哪些?主流浏览器的所使用的内核介绍

一般说的浏览器内核是指浏览器最重要的核心部分,RenderingEngine,翻译成中文大概意思就是“解释引擎”,我们一般称为浏览器内核。由于不同的内核各自有一套自己的渲染网页和解释页面代码的机制,所以就会有一些问题存在。

程序员眼中的浏览器是什么样的?IE:有本事你卸了我啊

主流浏览器之争从上个世纪开就开始,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人们都在笑话IE,纷纷转向其它浏览器。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一下针对IE的搞笑图片,只是逗乐而已,喝杯咖啡,坐下来慢慢享受吧。

精打细算浏览器空闲时间

有时候我们希望在浏览器中执行一些低优先级的任务,比如记录统计数据、做一些耗时的数据处理等,暂且将其称为后台任务。这些任务跟动画计算、合成帧、响应用户输入等高优先级的任务共享主线程

深入浏览器事件循环的本质

浏览器的事件循环,前端再熟悉不过了,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但我以前一直都是死记硬背:事件任务队列分为macrotask和microtask,浏览器先从macrotask取出一个任务执行,再执行microtask内的所有任务,接着又去macrotask取出一个任务执行

点击更多...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