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开发者都知道,项目启动速度直接影响开发效率。等待项目启动的那几分钟,确实让人着急。Vite和webpack都是现在流行的构建工具,但Vite在启动速度上明显更快。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要理解Vite为什么快,首先要明白它和Webpack的工作方式有什么不同。
Webpack启动项目时,需要先做很多准备工作。它会扫描整个项目的所有文件,分析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然后把它们打包成一个或多个bundle文件。
这个过程就像你要出门旅行,先把所有行李都整理到一个大箱子里。项目越大,需要打包的文件就越多,等待时间就越长。
想象一下,一个有几百个组件的项目,Webpack需要: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秒甚至几分钟。
Vite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它利用了现代浏览器的原生ES模块功能。
当你启动Vite项目时:
开发服务器立即启动,几乎不需要等待
浏览器只加载当前页面需要的文件
其他文件等到真正需要时再加载
这就像你去图书馆找书,不用把整个图书馆的书都搬回家,只借当下要看的几本。
现代浏览器都支持ES模块。Vite直接利用这个特性,不需要提前打包。每个文件都保持独立,浏览器按需请求。
比如你的项目有这些文件:
src/
  ├── main.js
  ├── utils.js
  └── components/
      ├── Header.js
      └── Footer.js当访问首页时,浏览器只请求main.js。如果main.js里引用了Header.js,浏览器再去请求Header.js。这种按需加载的方式大大减少了初始加载时间。
Vite用esbuild来预处理第三方依赖。esbuild是用Go语言写的,速度非常快。
// Vite会自动预处理这些依赖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Vue from 'vue'esbuild把这些库转换成ES模块格式,速度比JavaScript工具快10-100倍。
Vite只在浏览器请求文件时才进行编译。它有一个缓存机制,编译过的文件会保存在.vite目录里。
第一次请求某个文件时,Vite会编译它并缓存结果。下次再请求同样的文件,直接返回缓存的内容,不用重新编译。
热更新是指修改代码后,浏览器自动更新,不用手动刷新页面。
Webpack通过webpack-dev-server实现热更新:
建立WebSocket连接
监听文件变化
重新编译变化的模块
通过WebSocket推送更新信息
浏览器接收更新并刷新页面
这个过程需要重新编译整个模块链,有时候甚至要刷新整个页面。
Vite的热更新更精确:
只重新编译真正修改的文件
通过ESM直接替换更新模块
保持页面状态不变
比如你修改了一个工具函数,只有使用这个函数的组件会更新,其他部分保持不变。
在开发环境,Vite确实快很多。但在生产环境,两者差距不大。
虽然现代浏览器支持ES模块,但生产环境还需要考虑:
兼容性:要支持老版本浏览器
性能优化:减少HTTP请求数量
代码压缩:减小文件体积
缓存策略:更好的缓存管理
Vite在生产环境使用Rollup进行打包,和Webpack一样会生成优化后的bundle文件。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例子。假设有一个中等规模的项目,包含:
100个React组件
20个工具函数
5个第三方库
Webpack启动过程:
开始扫描文件...
分析依赖关系...
打包模块...
生成bundle...
启动开发服务器...
总时间:45秒Vite启动过程:
启动开发服务器...
准备就绪!
总时间:1.5秒开发过程中的体验:
修改文件后,Webpack可能需要3-5秒更新
Vite通常在几百毫秒内完成更新
适合使用Webpack的场景:
老项目迁移,已经用了Webpack配置
需要特定的Webpack插件
团队对Webpack很熟悉
适合使用Vite的场景:
新项目启动
追求开发效率
使用现代前端框架(Vue、React)
创建一个Vite项目很简单:
npm create vite@latest my-project
cd my-project
npm install
npm run dev基本的vite.config.js配置: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react from '@vitejs/plugin-react'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react()],
  server: {
    port: 3000,
    open: true // 自动打开浏览器
  },
  build: {
    outDir: 'dist'
  }
})优化依赖预构建
// vite.config.js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optimizeDeps: {
    include: ['heavy-library'] // 强制预构建某些库
  }
})配置代理解决跨域
server: {
  proxy: {
    '/api': {
      target: 'http://localhost:8080',
      changeOrigin: true
    }
  }
}Vite之所以在开发环境这么快,主要因为:
利用浏览器原生ES模块,不用提前打包
用esbuild预处理依赖,速度极快
按需编译,只处理需要的文件
精确的热更新,只更新修改的部分
对于新项目,特别是追求开发效率的团队,Vite是很好的选择。它的快速启动和热更新能显著提升开发体验。
当然,工具选择还要考虑项目具体情况。如果现有项目用Webpack很稳定,也没必要急着迁移。但对于新项目,试试Vite,你可能会喜欢上这种快速的开发体验。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Vue 生态系统中有一个名为 Vite 的新构建工具,它的开发服务器比 Vue CLI 快 10-100 倍。这是否意味着 Vue CLI 已经过时了?在本文中,我将比较这两种构建工具
在 Vite2 与 Vue3 中使用Mockjs时有一些官方文档没有提到的注意点,特意做此记录。MockJS 依赖的安装,在 package.json 中设置环境变量,在 vite.config.js 中添加 mockjs 插件
Vite现在可谓是炙手可热,可能很多小伙伴还没有使用过Vite,但是我相信大多数小伙伴已经在使用Vite了,因为是太香了有没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东西Vite不是配置好的,并不像Vue-cli配置的很周全,那么今天就说一下如何配置开发环境
Vite (法语意为快速的,发音 /vit/) 是一种面向现代浏览器的一个更轻、更快的前端构建工具,能够显著提升前端的开发体验。除了Vite外,前端著名的构建工具还有Webpack和Gulp。目前,Vite已经发布了Vite2,Vite全新的插件架构、丝滑的开发体验
Vite是一种新型前端构建工具,能够显著提升前端开发体验。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开发服务器,它基于 原生 ES 模块 提供了 丰富的内建功能,如速度快到惊人的 模块热更新(HMR)。
默认 dev 环境下使用 .env.development 环境变量配置, build 环境下使用 .env.production ,所以不需要在 package.json 中再指定模式了
想要统一配置系统名称 或者其他的,需要在vue3中使用 vite 的环境变量;vite 的环境变量 需要创建两个文件(和 vite.config.js 文件同一目录)
vite 其实就是一个由原生 ES Module 驱动的新型 Web 开发前端构建工具。vite 插件 就可以很好的扩展 vite 自身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 文件图片的压缩、 对 commonjs 的支持、 打包进度条 等等。
我们见证了 webpack、Rollup 和 Parcel 等工具的变迁,它们极大地改善了前端开发者的开发体验。但当我们开始构建越来越大型的应用时,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启动开发服务器
在开发过程中,简单地导航或链接到 /nested/ - 将会按预期工作,与正常的静态文件服务器表现一致。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文件夹有如下层级: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