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垃圾回收机制,对于PHPer来说是一个不陌生但是又不是很熟悉的内容。那么php是怎么实现对不需要的内存进行回收的呢?
首先还是需要了解下基础知识,便于垃圾回收原理内容的理解。大家都知道php是由C编写而成的,所以php变量的内部存储结构也会和C语言相关,即zval的结构体:
struct _zval_struct {
union {
long lval;
double dval;
struct {
char *val;
int len;
} str;
HashTable *ht;
zend_object_value obj;
zend_ast *ast;
} value; //变量value值
zend_uint refcount__gc; //引用计数内存中使用次数,为0删除该变量
zend_uchar type; //变量类型
zend_uchar is_ref__gc; //区分是否是引用变量
};
从上面结构体内容可以看出每一个php变量都会由变量类型、value值、引用计数次数和是否是引用变量四部分组成
注:上面zval结构体是php5.3版本之后的结构,php5.3之前因为没有引入新的垃圾回收机制,即GC,所以命名也没有_gc;而php7版本之后由于性能问题所以改写了zval结构,这里不再表述
了解了php变量的内部存储结构之后,我们再了解下php变量赋值相关的原理和早期垃圾回收机制
每次将常量赋值给一个变量时,都会产生一个变量容器
举例:
$a = '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xdebug_debug_zval('a')
结果:
a: (refcount=1, is_ref=0)='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会产生元素个数+1的变量容器
举例:
$b = [
'name' => '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number' => 3
];
xdebug_debug_zval('b')
结果:
b: (refcount=1, is_ref=0)=array ('name' => (refcount=1, is_ref=0)='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number' => (refcount=1, is_ref=0)=3)
了解了常量赋值之后,接下来我们从内存角度思考变量之间的赋值
举例:
$a = [
'name' => '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number' => 3
]; //创建一个变量容器,变量a指向给变量容器,a的ref_count为1
$b = $a; //变量b也指向变量a指向的变量容器,a和b的ref_count为2
xdebug_debug_zval('a', 'b');
$b['name'] = '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1';//变量b的其中一个元素发生改变,此时会复制出一个新的变量容器,变量b重新指向新的变量容器,a和b的ref_count变成1
xdebug_debug_zval('a', 'b');
结果:
a: (refcount=2, is_ref=0)=array ('name' => (refcount=1, is_ref=0)='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number' => (refcount=1, is_ref=0)=3)
b: (refcount=2, is_ref=0)=array ('name' => (refcount=1, is_ref=0)='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number' => (refcount=1, is_ref=0)=3)
a: (refcount=1, is_ref=0)=array ('name' => (refcount=1, is_ref=0)='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number' => (refcount=1, is_ref=0)=3)
b: (refcount=1, is_ref=0)=array ('name' => (refcount=1, is_ref=0)='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1', 'number' => (refcount=1, is_ref=0)=3)
所以,当变量a赋值给变量b的时候,并没有立刻生成一个新的变量容器,而是将变量b指向了变量a指向的变量容器,即内存"共享";而当变量b其中一个元素发生改变时,才会真正发生变量容器复制,这就是写时复制技术
当变量容器的ref_count计数清0时,表示该变量容器就会被销毁,实现了内存回收,这也是php5.3版本之前的垃圾回收机制
举例:
$a = "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b = $a;
xdebug_debug_zval('a');
unset($b);
xdebug_debug_zval('a');
结果:
a: (refcount=2, is_ref=0)='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a: (refcount=1, is_ref=0)='许铮的技术成长之路'
但是php5.3版本之前的垃圾回收机制存在一个漏洞,即当数组或对象内部子元素引用其父元素,而此时如果发生了删除其父元素的情况,此变量容器并不会被删除,因为其子元素还在指向该变量容器,但是由于所有作用域内都没有指向该变量容器的符号,所以无法被清除,因此会发生内存泄漏,直到该脚本执行结束
举例:
$a = array( 'one' );
$a[] = &$a;
xdebug_debug_zval( 'a' );
由于该示例不好输出结果,用图表示,如图:
举例:
unset($a);
xdebug_debug_zval('a');
如图:
php5.3版本之后引入根缓冲机制,即php启动时默认设置指定zval数量的根缓冲区(默认是10000),当php发现有存在循环引用的zval时,就会把其投入到根缓冲区,当根缓冲区达到配置文件中的指定数量(默认是10000)后,就会进行垃圾回收,以此解决循环引用导致的内存泄漏问题
1、如果引用计数减少到零,所在变量容器将被清除(free),不属于垃圾
2、如果一个zval 的引用计数减少后还大于0,那么它会进入垃圾周期。其次,在一个垃圾周期中,通过检查引用计数是否减1,并且检查哪些变量容器的引用次数是零,来发现哪部分是垃圾。
垃圾回收机制:
1、以php的引用计数机制为基础(php5.3以前只有该机制)
2、同时使用根缓冲区机制,当php发现有存在循环引用的zval时,就会把其投入到根缓冲区,当根缓冲区达到配置文件中的指定数量后,就会进行垃圾回收,以此解决循环引用导致的内存泄漏问题(php5.3开始引入该机制)
JavaScript 的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是个略生僻的话题,因为在JavaScript 中不显式执行内存操作,不过最好了解它如何工作。
js具有自动回收垃圾的机制,即执行环境会负责管理程序执行中使用的内存。在C和C++等其他语言中,开发者的需要手动跟踪管理内存的使用情况。在编写js代码时候,开发人员不用再关心内存使用的问题,所需内存的分配 以及无用的回收完全实现了自动管理。
javaScript内存空间并不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想要对JS的理解更加深刻,就必须对内存空间有一个清晰的认:栈与堆、复杂数据类型与基本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与堆内存
实际上并不是新建一个和原对象(数组也是对象)完全一样的对象,而是把原对象的内存地址直接复制给了另一个对象,也就是说两个对象都是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所以实际上它们就是同一个对象。
JavaScript变量可以用来保存两种类型的值:基本类性值和引用类性值。所有变量(包括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都存在于一个执行环境(也称为作用域)当中,具有自动垃圾收集机制的编程语言,开发人员不必关心内存分配和回收问题
计算机的内存由操作系统进行管理,所以普通应用程序是无法直接对内存进行访问的。应用程序只能向操作系统申请内存,通常的应用也是这么做的,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类似malloc之类的库函数 向操作系统申请内存。
当项目以tab页签方式打开多个iframe窗口时,关闭tab页签同时也需要关闭iframe并释放内存资源,主要是针对IE浏览器。
今天遇到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相信对于即将面试前端的小伙伴会有帮助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下边的问题展开的,文章涉及到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点不展开叙述。
随着 Web 应用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以及 NodeJS 大规模投入生产环境,许多 Web 应用都会长时间运行, JavaScript 的内存管理显得更为重要。JavaScript 具备自动回收垃圾的机制
用户一般不会在一个 Web 页面停留比较久,即使有一点内存泄漏,重载页面内存也会跟着释放。而且浏览器也有自动回收内存的机制,所以我们前端其实并没有像 C、C++ 这类语言一样,特别关注内存泄漏的问题。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