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网站页面来说,不同的页面被访问的可能性不同,像主页被访问的概率是最大的。如果利用这个特点,对高访问概率的页面存入缓存,这样每次连接过来就不用每次都要经历本地找文件,打开这样一个过程。
对于这个缓存的设计,首先考虑:
1.主页一定是一直在缓存中的。
2.用一个哈希表来建立filename--->文件在内存中地址的映射。
3.用shared_ptr来指向文件地址,这样不用担心内存泄露的问题。
所以缓存的结构为:unordered_map<string,shared_ptr<FileInfo*> >。
FileInfo为文件相关类。
4.FileInfo的设计:1.一个映射向内容的指针addr 2.一个文件大小的衡量size 3.一个统计度count用来统计这个页面被访问的次数。
5.cache满后的处理:
首先如果访问次数多了,cache就满了,如果简单的只是erase掉cache头部的FileInfo,这样如果满了后每次来一个链接都可能要erase一下,效率下降,且erase的页面是随机的,并不一定是低访问度的页面,甚至可能erase掉主页。
因此考虑在缓存类Cache中除缓存成员cache外还加入一个堆用于对不同访问次数的页面进行排序。
cache满后考虑同时在cache和堆中erase掉低访问度的页面,可以erase掉堆的一半。
6.堆的处理:
采用最大堆,这样直接删掉堆的后一半,依然仍是最大堆形式(是这样吗?)。
可以用STL自带的堆,堆中成员扔是FileInfo*,这个堆使用自定义的仿函数来作为排序的准则,这个仿函数的设计以FileInfo中的count为度量。
浏览器缓存主要分为强强缓存(也称本地缓存)和协商缓存(也称弱缓存),强缓存是利用http头中的Expires和Cache-Control两个字段来控制的,用来表示资源的缓存时间。协商缓存就是由服务器来确定缓存资源是否可用.
一个缓存就是一个组件,它可以透明地存储数据,以便未来可以更快地服务于请求。缓存能够服务的请求越多,整体系统性能就提升得越多。
浏览器缓存就是把一个已经请求过的Web资源(如html页面,图片,js,数据等)拷贝一份副本储存在浏览器中,为什么使用缓存:减少网络带宽消耗,降低服务器压力,减少网络延迟,加快页面打开速度
一个H5页面在APP端,如果勾选已读状态,则下次打开该链接,会跳过此页面。用到了HTML5 的本地存储 API 中的 localStorage作为解决方案,回顾了下Web缓存的知识
在描述CDN的实现原理之前,让我们先看传统的未加缓存服务的访问过程,以便了解CDN缓存访问方式与未加缓存访问方式的差别,用户访问未使用CDN缓存网站的过程为:用户向浏览器提供要访问的域名;
页面打开时,由于缓存的存在,刚刚更新的数据有时无法在页面得到刷新,当这个页面作为模式窗口被打开时问题更为明显, 如何将缓存清掉?
通过在Response Header设置Cache-Control head 信息可以控制浏览器的缓存行为。我们先来看一下Cache-Control可以设置哪些值:缓存头Cache-Control只能在服务端设置,在客户端是由浏览器设置的,自己不能修改它的值。
增量更新是目前大部分团队采用的缓存更新方案,能让用户在无感知的情况获取最新内容。具体实现方式通常是(一般我们通过构建工具来实现,比如webpack):
浏览器会默认缓存网站的静态资源文件,如:js文件、css文件、图片等。缓存带来网站性能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能及时更新静态资源,造成新版本发布时用户无法及时看到新版本的变化,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一个后台管理系统,一个列表页A路由配置需要缓存,另一个页面B里面有多个跳转到A路由的链接。问题描述:首先访问/A?id=1页面,然后到B页面再点击访问A?id=2的页面,发现由于页面A设置了缓存,数据还是id=1的数据,并没有更新。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