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分享
最近在尝试用AI助手开发项目时,发现了一个挺头疼的问题:每次都要重复描述项目背景、技术要求和代码规范。就像每次和新同事合作,都得从头解释一遍项目细节,特别浪费时间。
正好看到GitHub官方推出了一个叫Spec-Kit的工具包,说是能解决这类问题。用了一阵子后,感觉确实帮了大忙,今天就来详细说说这个工具。
简单来说,Spec-Kit是GitHub官方做的一套开发工具包,专门用来管理项目规范和AI助手的工作流程。
想象一下,你要装修房子。传统开发就像每次都对装修师傅口头交代:“这里装个插座,那里刷白墙”。而Spec-Kit相当于你先画好详细的施工图纸,标注每个细节,装修师傅按图施工,不容易出错。
传统开发的几个痛点:
需求全靠口头沟通,容易理解偏差
代码写完了才发现理解错了需求
测试往往是事后补做,覆盖率低
每个开发者对规范理解不一样
Spec-Kit的解决思路:
先把所有需求写成明确的规范文档
基于规范制定技术方案
把大任务拆分成具体的小任务
按照任务列表一步步实现
这是项目的“根本大法”,定义了核心开发原则。比如:
执行后会在项目里生成.specify/memory/constitution.md文件,记录所有这些规则。
把想法变成具体的需求文档:
/specify 开发个人博客系统,需要:
- 文章发布、编辑、删除
- 分类管理
- 评论功能
- 文章搜索
- 标签管理生成的文件会详细描述每个功能的具体要求。
如果需求描述不够清楚,可以用这个命令让AI帮你问明白:
/clarify 澄清用户权限和评论审核流程AI会提出具体问题,比如“匿名用户能否评论?”“评论是否需要审核?”等。
把需求转化成技术方案:
/plan 使用Spring Boot 3.5 + react + PostgreSQL,支持Docker部署输出包括技术选型理由、系统架构、API设计等。
把大项目拆成可执行的小任务:
/tasks 根据规范生成开发任务你会得到详细的任务列表,比如:
设置项目环境
创建数据库表
实现用户认证
编写API接口
制作前端页面
检查规范、计划、任务之间有没有矛盾:
/analyze 检查所有文档的一致性这个很实用,能提前发现理解不一致的地方。
最后就是按照任务列表写代码:
/implement 开始实现博客系统AI会严格按照TDD流程:先写测试 → 实现功能 → 重构优化。
先检查你的环境:
# 检查Python版本
python3 --version # 需要3.11以上
# 检查Git
git --version
# 检查Cursor(或其他AI工具)
cursor --version1. 安装uv包管理器
# macOS
brew install uv
# 或者
curl -LsSf https://astral.sh/uv/install.sh | sh
# Linux
curl -LsSf https://astral.sh/uv/install.sh | sh
# Windows
powershell -c "irm https://astral.sh/uv/install.ps1 | iex"2. 安装Spec-Kit
# 推荐全局安装
uv tool install specify-cli --from git+https://github.com/github/spec-kit.git
# 或者临时使用(不用安装)
uvx --from git+https://github.com/github/spec-kit.git specify init my-project3. 创建项目
# 创建新项目
specify init my-blog-system
# 或者在当前目录初始化
specify init --here --ai cursor4. 验证安装
specify check看到所有检查项都通过就说明安装成功了。
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个人博客系统,完整流程如下:
第1步:定义项目原则
/constitution 为个人博客系统定义原则:
1. 测试覆盖率>85%
2. RESTful API设计
3. 响应式前端
4. 数据安全
5. seo优化第2步:编写功能规范
/specify 开发个人博客系统,支持:
- 文章CRUD操作
- 分类管理
- 评论系统
- 搜索功能
- 标签管理
- 用户认证第3步:制定技术方案
/plan 使用Spring Boot + React + MySQL,支持Docker部署第4步:分解开发任务
/tasks 生成具体开发任务第5步:开始编码
/implement 按任务列表实现功能中型到大型项目
团队协作开发
对代码质量要求高的项目
需要长期维护的系统
快速原型验证
简单的脚本编写
学习练习的小项目
规范要具体
不要写“性能要好”,要写“API响应时间小于200毫秒”
不要写“代码质量高”,要写“测试覆盖率大于85%”
团队要共识
规范制定后需要团队成员都认可
新成员加入时要先理解项目原则
定期更新
项目发展过程中,规范也需要调整
用版本管理来跟踪规范变更
安装问题:
确保Python版本是3.11以上
网络不好可以尝试用pip安装uv
安装后记得重新打开终端
命令找不到:
检查环境变量配置
试试uv tool list看是否安装成功
AI不理解需求:
描述要具体,多用业务术语
先运行/clarify澄清模糊点
提供足够的业务背景
用了Spec-Kit一段时间,最大的感受是开发过程变得更有条理了。不再需要反复解释需求,AI助手能基于明确的规范生成更准确的代码。特别是团队协作时,大家都按同一套规范工作,减少了很多沟通成本。
虽然学习需要一点时间,但对于认真做项目的开发者来说,这个投入是值得的。它让AI助手从“聪明的代码生成器”变成了“理解项目背景的开发伙伴”。
如果你也在用AI助手开发项目,不妨试试Spec-Kit,相信会让你的开发流程更加顺畅。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导航指引使用,具体请以第三方网站说明为准,本站不提供任何专业建议。如果地址失效或描述有误,请联系站长反馈~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手机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