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前端工程,团队协作,生产部署的角度,介绍架构人员需要掌握的 git 实践能力。
本文介绍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git 分支强大的同时也非常灵活,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分支管理策略,团队人员随意合并推送,就会造成分支混乱,各种覆盖,冲突,丢失等问题。
目前最流行的分支管理策略,也称工作流(Workflow),主要包含三种:
我司前端团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一套分支管理策略。
我们将分支分为 4 个大类:
dev-* 是一组开发分支的统称,包括个人分支,模块分支,修复分支等,团队开发人员在这组分支上进行开发。
开发前,先通过 merge 合并 develop 分支的最新代码;开发完成后,必须通过 cherry-pick 合并回 develop 分支。
develop 是一个单独分支,对应开发环境,保留最新的完整的开发代码。它只接受 cherry-pick 的合并,不允许使用 merge。
staging 分支对应测试环境。当 develop 分支有更新并且准备发布测试时,staging 要通过 rebase 合并 develop 分支,然后将最新代码发布到测试服务器,供测试人员测试。
测试发现问题后,再走 dev-* -> develop -> staging 的流程,直到测试通过。
release 则表示生产环境。release 分支的最新提交永远与线上生产环境代码保持同步,也就是说,release 分支是随时可发布的。
当 staging 测试通过后,release 分支通过 rebase 合并 staging 分支,然后将最新代码发布到生产服务器。
总结下合并规则:
使用 merge 合并,如果有冲突,会产生分叉;dev-* 分支多而杂,直接 merge 到 develop 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分叉,难以理清提交进度。
而 cherry-pick 只将需要的 commit 合并到 develop 分支上,且不会产生分叉,使 git 提交图谱(git graph)永远保持一条直线。
再有,模块开发分支完成后,需要将多个 commit 合为一个 commit,再合并到 develop 分支,避免了多余的 commit,这也是不用 merge 的原因之一。
rebase 译为变基,合并同样不会产生分叉。当 develop 更新了许多功能,要合并到 staging 测试,不可能用 cherry-pick 一个一个把 commit 合并过去。因此要通过 rebase 一次性合并过去,并且保证了 staging 与 develop 完全同步。
release 也一样,测试通过后,用 rebase 一次性将 staging 合并过去,同样保证了 staging 与 release 完全同步。
commit 规范是指 git commit 时填写的描述信息,要符合统一规范。
试想,如果团队成员的 commit 是随意填写的,在协作开发和 review 代码时,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这个 commit 是完成了什么功能,或是修复了什么 Bug,很难把控进度。
为了直观的看出 commit 的更新内容,开发者社区诞生了一种规范,将 commit 按照功能划分,加一些固定前缀,比如 fix:,feat:,用来标记这个 commit 主要做了什么事情。
目前主流的前缀包括以下部分:
这些前缀每次提交都要写,刚开始很多人还是记不住的。这里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可以自动生成前缀。地址在这里
首先全局安装:
npm install -g commitizen cz-conventional-changelog
创建 ~/.czrc 文件,写入如下内容:
{ "path": "cz-conventional-changelog" }
现在可以用 git cz 命令来代替 git commit 命令,效果如下:
然后上下箭选择前缀,根据提示即可方便的创建符合规范的提交。
有了规范之后,光靠人的自觉遵守是不行的,还要在流程上对提交信息进行校验。
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到一个新东西 —— git hook,也就是 git 钩子。
git hook 的作用是在 git 动作发生前后触发自定义脚本。这些动作包括提交,合并,推送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钩子在 git 流程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
git hook 分为客户端 hook 和服务端 hook。
客户端 hook 主要有四个:
服务端 hook 包括:
大多数团队是在客户端做校验,所以我们用 commit-msg 钩子在客户端对 commit 信息做校验。
幸运的是,不需要我们手动去写校验逻辑,社区有成熟的方案:husky + commitlint
husky 是创建 git 客户端钩子的神器,commitlint 是校验 commit 信息是否符合上述规范。两者配合,可以阻止创建不符合 commit 规范的提交,从源头保证提交的规范。
husky + commitlint 的具体使用方法请看这里
开发中频繁使用 git 拉取推送代码,难免会有误操作。这个时候不要慌,git 支持绝大多数场景的撤回方案,我们来总结一下。
撤回主要是两个命令:reset 和 revert
reset 命令的原理是根据 commitId 来恢复版本。因为每次提交都会生成一个 commitId,所以说 reset 可以帮你恢复到历史的任何一个版本。
这里的版本和提交是一个意思,一个 commitId 就是一个版本
reset 命令格式如下:
$ git reset [option] [commitId]
比如,要撤回到某一次提交,命令是这样:
$ git reset --hard cc7b5be
上面的命令,commitId 是如何获取的?很简单,用 git log 命令查看提交记录,可以看到 commitId 值,这个值很长,我们取前 7 位即可。
这里的 option 用的是 --hard,其实共有 3 个值,具体含义如下:
这里要格外注意 --hard,使用这个参数恢复会删除工作区代码。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项目中有未提交的代码,使用该参数会直接删除掉,不可恢复,慎重啊!
除了使用 commitId 恢复,git reset 还提供了恢复到上一次提交的快捷方式:
$ git reset --soft HEAD^
HEAD^ 表示上一个提交,可多次使用。
其实平日开发中最多的误操作是这样:刚刚提交完,突然发现了问题,比如提交信息没写好,或者代码更改有遗漏,这时需要撤回到上次提交,修改代码,然后重新提交。
这个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 1. 回退到上次提交
$ git reset HEAD^
# 2. 修改代码...
...
# 3. 加入暂存
$ git add .
# 4. 重新提交
$ git commit -m 'fix: ***'
针对这个流程,git 还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方法:
$ git commit --amend
这个命令会直接修改当前的提交信息。如果代码有更改,先执行 git add,然后再执行这个命令,比上述的流程更快捷更方便。
reset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真正的后退一个版本。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当前提交,你已经推送到了远程仓库;现在你用 reset 撤回了一次提交,此时本地 git 仓库要落后于远程仓库一个版本。此时你再 push,远程仓库会拒绝,要求你先 pull。
如果你需要远程仓库也后退版本,就需要 -f 参数,强制推送,这时本地代码会覆盖远程代码。
注意,-f 参数非常危险!如果你对 git 原理和命令行不是非常熟悉,切记不要用这个参数。
那撤回上一个版本的代码,怎么同步到远程更安全呢?
方案就是下面要说的第二个命令:git revert
revert 与 reset 的作用一样,都是恢复版本,但是它们两的实现方式不同。
简单来说,reset 直接恢复到上一个提交,工作区代码自然也是上一个提交的代码;而 revert 是新增一个提交,但是这个提交是使用上一个提交的代码。
因此,它们两恢复后的代码是一致的,区别是一个新增提交(revert),一个回退提交(reset)。
正因为 revert 永远是在新增提交,因此本地仓库版本永远不可能落后于远程仓库,可以直接推送到远程仓库,故而解决了 reset 后推送需要加 -f 参数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
说完了原理,我们再看一下使用方法:
$ git revert -n [commitId]
掌握了原理使用就很简单,只要一个 commitId 就可以了。
git 支持对于历史的某个提交,打一个 tag 标签,常用于标识重要的版本更新。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用 tag 来表示生产环境的版本。当最新的提交通过测试,准备发布之时,我们就可以创建一个 tag,表示要发布的生产环境版本。
比如我要发一个 v1.2.4 的版本:
$ git tag -a v1.2.4 -m "my version 1.2.4"
然后可以查看:
$ git show v1.2.4
> tag v1.2.4
Tagger: ruims <2218466341@qq.com>
Date: Sun Sep 26 10:24:30 2021 +0800
my version 1.2.4
最后用 git push 将 tag 推到远程:
$ git push origin v1.2.4
这里注意:tag 和在哪个分支创建是没有关系的,tag 只是提交的别名。因此 commit 的能力 tag 均可使用,比如上面说的 git reset,git revert 命令。
当生产环境出问题,需要版本回退时,可以这样:
$ git revert [pre-tag]
# 若上一个版本是 v1.2.3,则:
$ git revert v1.2.3
在频繁更新,commit 数量庞大的仓库里,用 tag 标识版本显然更清爽,可读性更佳。
再换一个角度思考 tag 的用处。
上面分支管理策略的部分说过,release 分支与生产环境代码同步。在 CI/CD(下面会讲到)持续部署的流程中,我们是监听 release 分支的推送然后触发自动构建。
那是不是也可以监听 tag 推送再触发自动构建,这样版本更新的直观性是不是更好?
诸多用处,还待大家思考。
我们团队内部的代码仓库是 GitHub,众所周知的原因,GitHub 拉取和推送的速度非常慢,甚至直接报错:443 Timeout。
我们开始的方案是,全员开启 VPN。虽然大多时候速度不错,但是确实有偶尔的一个小时,甚至一天,代码死活推不上去,严重影响开发进度。
后来突然想到,速度慢超时是因为被墙,比如 GitHub 首页打不开。再究其根源,被墙的是访问网站时的 http 或 https 协议,那么其他协议是不是就不会有墙的情况?
想到就做。我们发现 GitHub 除了默认的 https 协议,还支持 ssh 协议。于是准备尝试一下使用 ssh 协议克隆代码。
用 ssh 协议比较麻烦的一点,是要配置免密登录,否则每次 pull/push 时都要输入账号密码。
GitHub 配置 SSH 的官方文档在这里
英文吃力的同学,可以看这里
总之,生成公钥后,打开 GitHub 首页,点 Account -> Settings -> SSH and GPG keys -> Add SSH key,然后将公钥粘贴进去即可。
现在,我们用 ssh 协议克隆代码,例子如下:
$ git clone git@github.com:[organi-name]/[project-name]
发现瞬间克隆下来了!再测几次 pull/push,速度飞起!
不管你用哪个代码管理平台,如果遇到 443 Timeout 问题,请试试 ssh 协议!
利用 git hook 实现部署,应该是 hook 的高级应用了。
现在有很多工具,比如 GitHub,GitLab,都提供了持续集成功能,也就是监听某一分支推送,然后触发自动构建,并自动部署。
其实,不管这些工具有多少花样,核心的功能(监听和构建)还是由 git 提供。只不过在核心功能上做了与自家平台更好的融合。
我们今天就抛开这些工具,追本溯源,使用纯 git 实现一个 react 项目的自动部署。掌握了这套核心逻辑,其他任何平台的持续部署也就没那么神秘了。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所以单独拆出去一篇文章,地址如下:纯 Git 实现前端 CI/CD
上面的一些地方也提到了持续集成,持续部署这些字眼,现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主角正式登场了!
可以这么说,上面写到的所有规范规则,都是为了更好的设计和实现这个主角 ——— CI/CD。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 CI/CD ?
核心概念,CI(Continuous Integration)译为持续集成,CD 包括两部分,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和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
从全局看,CI/CD 是一种通过自动化流程来频繁向客户交付应用的方法。这个流程贯穿了应用的集成,测试,交付和部署的整个生命周期,统称为 “CI/CD 管道”。
虽然都是像流水线一样自动化的管道,但是 CI 和 CD 各有分工。
持续集成是频繁地将代码集成到主干分支。当新代码提交,会自动执行构建、测试,测试通过则自动合并到主干分支,实现了产品快速迭代的同时保持高质量。
持续交付是频繁地将软件的新版本,交付给质量团队或者用户,以供评审。评审通过则可以发布生产环境。持续交付要求代码(某个分支的最新提交)是随时可发布的状态。
持续部署是代码通过评审后,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持续部署要求代码(某个分支的最新提交)是随时可部署的。
持续部署与持续交付的唯一区别,就是部署到生产环境这一步,是否是自动化。
部署自动化,看似是小小的一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你会发现,这反而是 CI/CD 流水线中最难落实的一环。
为什么?首先,从持续集成到持续交付,这些个环节都是由开发团队实施的。我们通过团队内部协作,产出了新版本的待发布的应用。
然而将应用部署到服务器,这是运维团队的工作。我们要实现部署,就要与运维团队沟通,然而开发同学不了解服务器,运维同学不了解代码,沟通起来困难重重。
再有,运维是手动部署,我们要实现自动部署,就要有服务器权限,与服务器交互。这也是个大问题,因为运维团队一定会顾虑安全问题,因而推动起来节节受阻。
目前社区成熟的 CI/CD 方案有很多,比如老牌的 jenkins,react 使用的 circleci,还有我认为最好用的GitHub Action等,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案接入到自己的系统当中。
这篇文章篇幅已经很长了,就到这里结束吧。接下来我会基于 GitHub Action 单独出一篇详细的 react 前端项目 CI/CD 实践,记得关注我的专栏哦。
作者:杨成功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024043015794589727
Git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码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它能以快速和效率处理从各种各样的项目。(一句话概括,就是分布式版本控制工具)
把本地代码上传到git的方法:步骤一:首先进入需要上传的项目文件夹,通过命令git init初始化,步骤二:将本地文件添加到版本库中,使用命令 git add . 将文件提交到本地的暂存区,步骤三:使用命令git commit将文件提交到本地仓库...
.gitignore 文件的作用就是告诉git, push的时候忽略指定的文件夹或者文件,例如:vue-cli脚手架创建的项目,push到github上时,不会上传node依赖文件夹,这是因为vue-cli脚手架创建的时候,自动为我们创建了 .gitignroe文件,并且为我们写好了规则。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git从远程仓库拉取dev分支到本地的实现【gitLab】:初始化一个本地仓库、与远程仓库建立连接 、查看本地是否具有dev分支、在本地创建分支dev并切换到该分支 、dev分支上的内容都拉取到本地
在开发中,通常会保持两个分支master分支和develop分支,但是如果因为develop上面迭代太多而没有及时维护master,最后想丢弃master而直接将测试确认过的develop强推到master,该怎么操作呢?因此,做如下总结分享,希望对遇到同样问题的人用帮助。
git reset 、 git checkout 和 git revert 是Git中常用命令。经常傻傻分不清他们之间的区别。最近工作不忙,抽出时间参考了其他文档,对其总结了下。传给 git reset 和 git checkout 的参数决定了它们的作用域。
Git与SVN的比较,Gitflow为不同的分支分配一个很明确的角色,并定义分支之间如何和什么时候进行交互。新的功能分支应该从develop分支迁出一个feature分支,新功能开发完成之后再合并回develop分支,常用命令:
1.新建一个本地分支并切换到新建的那个分支:2.从一个分支切换到另一个分支:3.将代码恢复到最近的一次commit 时候的状态:4.将代码从最近的一次commit的状态恢复到最新的进度:
在未进行git push前的所有操作,都是在“本地仓库”中执行的。我们暂且将“本地仓库”的代码还原操作叫做“撤销”,进行git push,即已推送到“远程仓库”中。我们将已被提交到“远程仓库”的代码还原操作叫做“回滚”!注意:对远程仓库做回滚操作是有风险的,需提前做好备份和通知其他团队成员!
避免将不必要的文件添加到版本管理系统中,比如前端的node_modules目录,该目录包含大量文件,如果将其添加到版本管理系统中,会使仓库变的庞大,不利于仓库的管理。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