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Vite配置文件

更新日期: 2023-10-04阅读: 760标签: Vite

我们知道,Vite 构建环境分为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构建策略,但不管是哪种环境,Vite 都会首先解析用户配置。那接下来,我就与你分析配置解析过程中 Vite 到底做了什么?即Vite是如何加载配置文件的。


一、流程梳理

我们先来梳理整体的流程,Vite 中的配置解析由 resolveConfig 函数来实现,你可以对照源码一起学习。

1.1 加载配置文件

进行一些必要的变量声明后,我们进入到解析配置逻辑中,配置文件的源码如下:

// 这里的 config 是命令行指定的配置,如 vite --configFile=xxx
let { configFile } = config
if (configFile !== false) {
  // 默认都会走到下面加载配置文件的逻辑,除非你手动指定 configFile 为 false
  const loadResult = await loadConfigFromFile(
    configEnv,
    configFile,
    config.root,
    config.logLevel
  )
  if (loadResult) {
    // 解析配置文件的内容后,和命令行配置合并
    config = mergeConfig(loadResult.config, config)
    configFile = loadResult.path
    configFileDependencies = loadResult.dependencies
  }
}

第一步是解析配置文件的内容,然后与命令行配置合并。值得注意的是,后面有一个记录configFileDependencies的操作。因为配置文件代码可能会有第三方库的依赖,所以当第三方库依赖的代码更改时,Vite 可以通过 HMR 处理逻辑中记录的configFileDependencies检测到更改,再重启 DevServer ,来保证当前生效的配置永远是最新的。

1.2 解析用户插件

第二个重点环节是 解析用户插件。首先,我们通过 apply 参数 过滤出需要生效的用户插件。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有些插件只在开发阶段生效,或者说只在生产环境生效,我们可以通过 apply: 'serve' 或 'build' 来指定它们,同时也可以将apply配置为一个函数,来自定义插件生效的条件。解析代码如下:

// resolve plugins
const rawUserPlugins = (config.plugins || []).flat().filter((p) => {
  if (!p) {
    return false
  } else if (!p.apply) {
    return true
  } else if (typeof p.apply === 'function') {
     // apply 为一个函数的情况
    return p.apply({ ...config, mode }, configEnv)
  } else {
    return p.apply === command
  }
}) as Plugin[]
// 对用户插件进行排序
const [prePlugins, normalPlugins, postPlugins] =
  sortUserPlugins(rawUserPlugins)

接着,Vite 会拿到这些过滤且排序完成的插件,依次调用插件 config 钩子,进行配置合并。

// run config hooks
const userPlugins = [...prePlugins, ...normalPlugins, ...postPlugins]
for (const p of userPlugins) {
  if (p.config) {
    const res = await p.config(config, configEnv)
    if (res) {
      // mergeConfig 为具体的配置合并函数,大家有兴趣可以阅读一下实现
      config = mergeConfig(config, res)
    }
  }
}

然后,解析项目的根目录即 root 参数,默认取 process.cwd()的结果。

// resolve root
const resolvedRoot = normalizePath(
  config.root ? path.resolve(config.root) : process.cwd()
)

紧接着处理 alias ,这里需要加上一些内置的 alias 规则,如@vite/env、@vite/client这种直接重定向到 Vite 内部的模块。

// resolve alias with internal client alias
const resolvedAlias = mergeAlias(
  clientAlias,
  config.resolve?.alias || config.alias || []
)

const resolveOptions: ResolvedConfig['resolve'] = {
  dedupe: config.dedupe,
  ...config.resolve,
  alias: resolvedAlias
}

1.3 加载环境变量

加载环境变量的实现代码如下:

// load .env files
const envDir = config.envDir
  ? normalizePath(path.resolve(resolvedRoot, config.envDir))
  : resolvedRoot
const userEnv =
  inlineConfig.envFile !== false &&
  loadEnv(mode, envDir, resolveEnvPrefix(config))

loadEnv 其实就是扫描 process.env 与 .env文件,解析出 env 对象,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对象的属性最终会被挂载到import.meta.env 这个全局对象上。解析 env 对象的实现思路如下:

  • 遍历 process.env 的属性,拿到指定前缀开头的属性(默认指定为VITE_),并挂载 env 对象上
  • 遍历 .env 文件,解析文件,然后往 env 对象挂载那些以指定前缀开头的属性。遍历的文件先后顺序如下(下面的 mode 开发阶段为 development,生产环境为production)

特殊情况下,如果中途遇到 NODE_ENV 属性,则挂到 process.env.VITE_USER_NODE_ENV,Vite 会优先通过这个属性来决定是否走生产环境的构建。

接下来,是对资源公共路径即base URL的处理,逻辑集中在 resolveBaseUrl 函数当中:

// 解析 base url
const BASE_URL = resolveBaseUrl(config.base, command === 'build', logger)
// 解析生产环境构建配置
const resolvedBuildOptions = resolveBuildOptions(config.build)

resolveBaseUrl里面有这些处理规则需要注意:

  • 空字符或者 ./ 在开发阶段特殊处理,全部重写为/
  • .开头的路径,自动重写为 /
  • 以http(s)://开头的路径,在开发环境下重写为对应的 pathname
  • 确保路径开头和结尾都是/

当然,还有对cacheDir的解析,这个路径相对于在 Vite 预编译时写入依赖产物的路径:

// resolve cache directory
const pkgPath = lookupFile(resolvedRoot, [`package.json`], true /* pathOnly */)
// 默认为 node_module/.vite
const cacheDir = config.cacheDir
  ? path.resolve(resolvedRoot, config.cacheDir)
  : pkgPath && path.join(path.dirname(pkgPath), `node_modules/.vite`)

紧接着处理用户配置的assetsInclude,将其转换为一个过滤器函数:

const assetsFilter = config.assetsInclude
  ? createFilter(config.assetsInclude)
  : () => false

然后,Vite 后面会将用户传入的 assetsInclude 和内置的规则合并:

assetsInclude(file: string) {
  return DEFAULT_ASSETS_RE.test(file) || assetsFilter(file)
}

这个配置决定是否让 Vite 将对应的后缀名视为静态资源文件(asset)来处理。

1.4 路径解析器

这里所说的路径解析器,是指调用插件容器进行路径解析的函数,代码结构如下所示:

const createResolver: ResolvedConfig['createResolver'] = (options) => {
  let aliasContainer: PluginContainer | undefined
  let resolverContainer: PluginContainer | undefined
  // 返回的函数可以理解为一个解析器
  return async (id, importer, aliasOnly, ssr) => {
    let container: PluginContainer
    if (aliasOnly) {
      container =
        aliasContainer ||
        // 新建 aliasContainer
    } else {
      container =
        resolverContainer ||
        // 新建 resolveContainer
    }
    return (await container.resolveId(id, importer, undefined, ssr))?.id
  }
}

并且,这个解析器未来会在依赖预构建的时候用上,具体用法如下:

const resolve = config.createResolver()
// 调用以拿到 react 路径
rseolve('react', undefined, undefined, false)

这里有aliasContainer和resolverContainer两个工具对象,它们都含有resolveId这个专门解析路径的方法,可以被 Vite 调用来获取解析结果,本质都是PluginContainer。

接着,会顺便处理一个 public 目录,也就是 Vite 作为静态资源服务的目录:

const { publicDir } = config
const resolvedPublicDir =
  publicDir !== false && publicDir !== ''
    ? path.resolve(
        resolvedRoot,
        typeof publicDir === 'string' ? publicDir : 'public'
      )
    : ''

至此,配置已经基本上解析完成,最后通过 resolved 对象来整理一下:

const resolved: ResolvedConfig = {
  ...config,
  configFile: configFile ? normalizePath(configFile) : undefined,
  configFileDependencies,
  inlineConfig,
  root: resolvedRoot,
  base: BASE_URL
  ... //其他配置
}

1.5 生成插件流水线

生成插件流水线的代码如下:

;(resolved.plugins as Plugin[]) = await resolvePlugins(
  resolved,
  prePlugins,
  normalPlugins,
  postPlugins
)


// call configResolved hooks
await Promise.all(userPlugins.map((p) => p.configResolved?.(resolved)))

先生成完整插件列表传给resolve.plugins,而后调用每个插件的 configResolved 钩子函数。其中 resolvePlugins 内部细节比较多,插件数量比较庞大,我们暂时不去深究具体实现,编译流水线这一小节再来详细介绍。

至此,所有核心配置都生成完毕。不过,后面 Vite 还会处理一些边界情况,在用户配置不合理的时候,给用户对应的提示。比如:用户直接使用alias时,Vite 会提示使用resolve.alias。

最后,resolveConfig 函数会返回 resolved 对象,也就是最后的配置集合,那么配置解析服务到底也就结束了。


二、加载配置文件详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加载配置文件(loadConfigFromFile)的实现:

const loadResult = await loadConfigFromFile(/*省略传参*/)

这里的逻辑稍微有点复杂,很难梳理清楚,所以我们不妨借助刚才梳理的配置解析流程,深入loadConfigFromFile 的细节中,研究下 Vite 对于配置文件加载的实现思路。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下需要处理的配置文件类型,根据文件后缀和模块格式可以分为下面这几类:

  • TS + ESM 格式
  • TS + CommonJS 格式
  • JS + ESM 格式
  • JS + CommonJS 格式

2.1 识别配置文件的类别

首先,Vite 会检查项目的 package.json文件,如果有type: "module"则打上 isESM 的标识:

try {
  const pkg = lookupFile(configRoot, ['package.json'])
  if (pkg && JSON.parse(pkg).type === 'module') {
    isMjs = true
  }
} catch (e) {
  
}

然后,Vite 会寻找配置文件路径,代码简化后如下:

let isTS = false
let isESM = false
let dependencies: string[] = []
// 如果命令行有指定配置文件路径
if (configFile) {
  resolvedPath = path.resolve(configFile)
  // 根据后缀判断是否为 ts 或者 esm,打上 flag
  isTS = configFile.endsWith('.ts')
  if (configFile.endsWith('.mjs')) {
      isESM = true
    }
} else {
  // 从项目根目录寻找配置文件路径,寻找顺序:
  // - vite.config.js
  // - vite.config.mjs
  // - vite.config.ts
  // - vite.config.cjs
  const jsconfigFile = path.resolve(configRoot, 'vite.config.js')
  if (fs.existsSync(jsconfigFile)) {
    resolvedPath = jsconfigFile
  }


  if (!resolvedPath) {
    const mjsconfigFile = path.resolve(configRoot, 'vite.config.mjs')
    if (fs.existsSync(mjsconfigFile)) {
      resolvedPath = mjsconfigFile
      isESM = true
    }
  }


  if (!resolvedPath) {
    const tsconfigFile = path.resolve(configRoot, 'vite.config.ts')
    if (fs.existsSync(tsconfigFile)) {
      resolvedPath = tsconfigFile
      isTS = true
    }
  }
  
  if (!resolvedPath) {
    const cjsConfigFile = path.resolve(configRoot, 'vite.config.cjs')
    if (fs.existsSync(cjsConfigFile)) {
      resolvedPath = cjsConfigFile
      isESM = false
    }
  }
}

在寻找路径的同时, Vite 也会给当前配置文件打上isESM和isTS的标识,方便后续的解析。

2.2 根据类别解析配置

2.2.1 ESM 格式

对于 ESM 格式配置的处理代码如下:

let userConfig: UserConfigExport | undefined


if (isESM) {
  const fileUrl = require('url').pathToFileURL(resolvedPath)
  // 首先对代码进行打包
  const bundled = await bundleConfigFile(resolvedPath, true)
  dependencies = bundled.dependencies
  // TS + ESM
  if (isTS) {
    fs.writeFileSync(resolvedPath + '.js', bundled.code)
    userConfig = (await dynamicImport(`${fileUrl}.js?t=${Date.now()}`))
      .default
    fs.unlinkSync(resolvedPath + '.js')
    debug(`TS + native esm config loaded in ${getTime()}`, fileUrl)
  } 
  //  JS + ESM
  else {
    userConfig = (await dynamicImport(`${fileUrl}?t=${Date.now()}`)).default
    debug(`native esm config loaded in ${getTime()}`, fileUrl)
  }
}

可以看到,首先通过 Esbuild 将配置文件编译打包成 js 代码:

const bundled = await bundleConfigFile(resolvedPath, true)
// 记录依赖
dependencies = bundled.dependencies

对于 TS 配置文件来说,Vite 会将编译后的 js 代码写入临时文件,通过 Node 原生 ESM Import 来读取这个临时的内容,以获取到配置内容,再直接删掉临时文件:

fs.writeFileSync(resolvedPath + '.js', bundled.code)
userConfig = (await dynamicImport(`${fileUrl}.js?t=${Date.now()}`)).default
fs.unlinkSync(resolvedPath + '.js')

以上这种先编译配置文件,再将产物写入临时目录,最后加载临时目录产物的做法,也是 AOT (Ahead Of Time)编译技术的一种具体实现。

而对于 JS 配置文件来说,Vite 会直接通过 Node 原生 ESM Import 来读取,也是使用 dynamicImport 函数的逻辑,dynamicImport 的实现如下:

export const dynamicImport = new Function('file', 'return import(file)')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 new Function 包裹?这是为了避免打包工具处理这段代码,比如 Rollup 和 TSC,类似的手段还有 eval。你可能还会问,为什么 import 路径结果要加上时间戳 query?这其实是为了让 dev server 重启后仍然读取最新的配置,避免缓存。

2.2.2 CommonJS 格式

对于 CommonJS 格式的配置文件,Vite 集中进行了解析:

// 对于 js/ts 均生效
// 使用 esbuild 将配置文件编译成 commonjs 格式的 bundle 文件
const bundled = await bundleConfigFile(resolvedPath)
dependencies = bundled.dependencies
// 加载编译后的 bundle 代码
userConfig = await loadConfigFromBundledFile(resolvedPath, bundled.code)

bundleConfigFile函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 Esbuild 将配置文件打包,拿到打包后的 bundle 代码以及配置文件的依赖(dependencies)。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加载 bundle 代码了,这也是loadConfigFromBundledFile 要做的事情。

async function loadConfigFromBundledFile(
  fileName: string,
  bundledCode: string
): Promise<UserConfig> {
  const extension = path.extname(fileName)
  const defaultLoader = require.extensions[extension]!
  require.extensions[extension] = (module: NodeModule, filename: string) => {
    if (filename === fileName) {
      ;(module as NodeModuleWithCompile)._compile(bundledCode, filename)
    } else {
      defaultLoader(module, filename)
    }
  }
  // 清除 require 缓存
  delete require.cache[require.resolve(fileName)]
  const raw = require(fileName)
  const config = raw.__esModule ? raw.default : raw
  require.extensions[extension] = defaultLoader
  return config
}

loadConfigFromBundledFile大体完成的是通过拦截原生 require.extensions 的加载函数来实现对 bundle 后配置代码的加载,代码如下:

// 默认加载器
const defaultLoader = require.extensions[extension]!
// 拦截原生 require 对于`.js`或者`.ts`的加载
require.extensions[extension] = (module: NodeModule, filename: string) => {
  // 针对 vite 配置文件的加载特殊处理
  if (filename === fileName) {
    ;(module as NodeModuleWithCompile)._compile(bundledCode, filename)
  } else {
    defaultLoader(module, filename)
  }
}

而原生 require 对于 js 文件的加载代码如下所示。

Module._extensions['.js'] = function (module, filename) {
  var content = fs.readFileSync(filename, 'utf8')
  module._compile(stripBOM(content), filename)
}

事实上,Node.js 内部也是先读取文件内容,然后编译该模块。当代码中调用module._compile 相当于手动编译一个模块,该方法在 Node 内部的实现如下:

Module.prototype._compile = function (content, filename) {
  var self = this
  var args = [self.exports, require, self, filename, dirname]
  return compiledWrapper.apply(self.exports, args)
}

在调用完 module._compile 编译完配置代码后,进行一次手动的 require,即可拿到配置对象:

const raw = require(fileName)
const config = raw.__esModule ? raw.default : raw
// 恢复原生的加载方法
require.extensions[extension] = defaultLoader
// 返回配置
return config

这种运行时加载 TS 配置的方式,也叫做 JIT(即时编译),这种方式和 AOT 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会将内存中计算出来的 js 代码写入磁盘再加载,而是通过拦截 Node.js 原生 require.extension 方法实现即时加载。

至此,配置文件的内容已经读取完成,等后处理完成再返回即可:

// 处理是函数的情况
const config = await (typeof userConfig === 'function'
  ? userConfig(configEnv)
  : userConfig)


if (!isObject(config)) {
  throw new Error(`config must export or return an object.`)
}
// 接下来返回最终的配置信息
return {
  path: normalizePath(resolvedPath),
  config,
  // esbuild 打包过程中搜集的依赖
  dependencies
}


三、总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Vite 配置解析的整体流程和加载配置文件的方法:

首先,Vite 配置文件解析的逻辑由 resolveConfig 函数统一实现,其中经历了加载配置文件、解析用户插件、加载环境变量、创建路径解析器工厂和生成插件流水线这几个主要的流程。

其次,在加载配置文件的过程中,Vite 需要处理四种类型的配置文件,其中对于 ESM 和 CommonJS 两种格式的 TS 文件,分别采用了AOT和JIT两种编译技术实现了配置加载。

作者:xiangzhihong
来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43964906


链接: https://fly63.com/article/detial/12530

Vite使Vue CLI过时了吗?

Vue 生态系统中有一个名为 Vite 的新构建工具,它的开发服务器比 Vue CLI 快 10-100 倍。这是否意味着 Vue CLI 已经过时了?在本文中,我将比较这两种构建工具

在vite2和Vue3中配置Mockjs

在 Vite2 与 Vue3 中使用Mockjs时有一些官方文档没有提到的注意点,特意做此记录。MockJS 依赖的安装,在 package.json 中设置环境变量,在 vite.config.js 中添加 mockjs 插件

Vite开发环境搭建

Vite现在可谓是炙手可热,可能很多小伙伴还没有使用过Vite,但是我相信大多数小伙伴已经在使用Vite了,因为是太香了有没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东西Vite不是配置好的,并不像Vue-cli配置的很周全,那么今天就说一下如何配置开发环境

Vite开发快速入门

Vite (法语意为快速的,发音 /vit/) 是一种面向现代浏览器的一个更轻、更快的前端构建工具,能够显著提升前端的开发体验。除了Vite外,前端著名的构建工具还有Webpack和Gulp。目前,Vite已经发布了Vite2,Vite全新的插件架构、丝滑的开发体验

Vite状态管理

Vite是一种新型前端构建工具,能够显著提升前端开发体验。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开发服务器,它基于 原生 ES 模块 提供了 丰富的内建功能,如速度快到惊人的 模块热更新(HMR)。

vue3.x+ts+vite2环境变量配置

默认 dev 环境下使用 .env.development 环境变量配置, build 环境下使用 .env.production ,所以不需要在 package.json 中再指定模式了

vue3 vite 系统标题 系统名称统一配置

想要统一配置系统名称 或者其他的,需要在vue3中使用 vite 的环境变量;vite 的环境变量 需要创建两个文件(和 vite.config.js 文件同一目录)

你还不会写 vite 插件吗?没关系,我教你啊!

vite 其实就是一个由原生 ES Module 驱动的新型 Web 开发前端构建工具。vite 插件 就可以很好的扩展 vite 自身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 文件图片的压缩、 对 commonjs 的支持、 打包进度条 等等。

新朝旧将 vite和webpack煮酒论英雄

我们见证了 webpack、Rollup 和 Parcel 等工具的变迁,它们极大地改善了前端开发者的开发体验。但当我们开始构建越来越大型的应用时,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启动开发服务器

Vite多页面应用配置&使用vite-plugin-html向html模板注入数据或标签

在开发过程中,简单地导航或链接到 /nested/ - 将会按预期工作,与正常的静态文件服务器表现一致。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文件夹有如下层级:

点击更多...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