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前端圈子里,Vite 确实火起来了。启动速度快,用起来方便,很多新项目直接选择 Vite。就连用了很多年 webpack 的老用户,也开始慢慢迁移过来。
但 Vite 团队没有停下脚步。在接下来的 Vite 8 版本中,生产环境的打包工具要从 Rollup 换成一个用 Rust 写的新工具,叫做 Rolldown。
官方放出实验版本后,每周下载量很快超过 25 万。开发者社区的反馈也很积极。
可能有人会问:Rollup 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换掉?
要理解这个决定,需要先看看 Rollup 在 Vite 中的作用。
Vite 在开发阶段使用 esbuild 进行依赖预构建,速度非常快。但生产环境打包一直由 Rollup 负责。Rollup 很稳定,生态成熟,打包结果也很干净。这些优点帮助 Vite 从一个小工具成长为现在的主流方案。
不过,当项目规模变大时,问题就出现了:
打包速度太慢:在持续集成环境上,打包经常需要十几分钟,团队等待很焦急。
内存占用高:配置低一些的机器容易崩溃。
工具链不统一:开发用 Go 写的 esbuild,生产用 JavaScript 写的 Rollup,维护成本比较高。
可以说,Rollup 为 Vite 的发展立下功劳,但现在也成了发展的限制。
Vite 团队一向有自己的思路。当年 Vite 通过原生 ESM 绕过了 Webpack 的复杂打包逻辑,现在他们用 Rust 语言重写了 Rollup,取名 Rolldown。
目标很明确:
保持与 Rollup 相似的接口
全面提升性能和内存使用效率
对开发者来说,几乎不需要修改配置,更换后就能体验到速度的显著提升。
自从 rolldown-vite 测试版发布后,很多开发者进行了尝试,反馈都很一致:速度快得让人惊讶。
构建速度大幅提升:一个中型项目,原本需要 40 多秒的打包时间,现在只需要 10 秒左右。大型项目的速度提升甚至能达到 10 倍以上。
内存占用明显下降:构建时的内存需求大幅减少,即使在配置较低的持续集成环境中也能顺利完成。
迁移成本很低:现有的 Vite 配置基本不用改动,常用的插件都能兼容。感觉就像给车换了更强大的发动机,但方向盘和操作方式都没变。
换句话说,升级需要的工作量很小,但获得的好处很大。
表面上看只是换了个打包工具,但实际影响可能更大:
速度上限被提高:从开发、热更新到生产打包,整个流程都会更快。
Rust 工具链在崛起:不仅是 Rolldown,像 Vitest、Oxlint、Oxc 等工具都在转向 Rust。
形成统一体系:Vite 不再仅仅是一个构建工具,而是在构建一整套轻量高效的开发工具链。
Vite 正在从单一的构建工具发展成完整的工程解决方案,Rolldown 是这个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如果你正在被漫长的打包时间困扰,可以尝试一下 rolldown-vite 测试版。具体做法很简单:
安装测试版本:
npm install rolldown-vite --save-dev在 vite.config.js 中启用: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build: {
rolldown: true
}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还是测试版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建议先在个人项目或测试环境中尝试。
回顾 Vite 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大胆的决策:
最初利用原生 ESM,跳过了复杂的打包逻辑
后来引入 esbuild,把启动速度提升到新高度
现在推出 Rolldown,用 Rust 重写生产环境打包
这种持续创新的态度,让 Vite 始终保持竞争力。
对于开发团队来说,构建速度的提升意味着:
更快的发布流程:代码提交后能更快看到结果
更高的开发效率:减少等待时间,保持开发节奏
更低的硬件成本:内存占用减少,对机器配置要求降低
更好的开发体验:长时间等待打包确实影响工作状态
Rolldown 现在还处于技术预览阶段,但等到 Vite 8 正式发布时,很可能会再次改变前端构建的标准。
前端工具的发展趋势很明显:性能越来越重要,原生语言编写的工具会更有优势。Vite 这次变化是顺应了这个趋势。
如果你对构建速度不满意,不妨亲自试试新版本。你可能会发现,构建其实不需要那么慢。随着工具不断改进,我们能把更多时间花在写代码上,而不是等待构建完成。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Vue 生态系统中有一个名为 Vite 的新构建工具,它的开发服务器比 Vue CLI 快 10-100 倍。这是否意味着 Vue CLI 已经过时了?在本文中,我将比较这两种构建工具
在 Vite2 与 Vue3 中使用Mockjs时有一些官方文档没有提到的注意点,特意做此记录。MockJS 依赖的安装,在 package.json 中设置环境变量,在 vite.config.js 中添加 mockjs 插件
Vite现在可谓是炙手可热,可能很多小伙伴还没有使用过Vite,但是我相信大多数小伙伴已经在使用Vite了,因为是太香了有没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东西Vite不是配置好的,并不像Vue-cli配置的很周全,那么今天就说一下如何配置开发环境
Vite (法语意为快速的,发音 /vit/) 是一种面向现代浏览器的一个更轻、更快的前端构建工具,能够显著提升前端的开发体验。除了Vite外,前端著名的构建工具还有Webpack和Gulp。目前,Vite已经发布了Vite2,Vite全新的插件架构、丝滑的开发体验
Vite是一种新型前端构建工具,能够显著提升前端开发体验。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开发服务器,它基于 原生 ES 模块 提供了 丰富的内建功能,如速度快到惊人的 模块热更新(HMR)。
默认 dev 环境下使用 .env.development 环境变量配置, build 环境下使用 .env.production ,所以不需要在 package.json 中再指定模式了
想要统一配置系统名称 或者其他的,需要在vue3中使用 vite 的环境变量;vite 的环境变量 需要创建两个文件(和 vite.config.js 文件同一目录)
vite 其实就是一个由原生 ES Module 驱动的新型 Web 开发前端构建工具。vite 插件 就可以很好的扩展 vite 自身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 文件图片的压缩、 对 commonjs 的支持、 打包进度条 等等。
我们见证了 webpack、Rollup 和 Parcel 等工具的变迁,它们极大地改善了前端开发者的开发体验。但当我们开始构建越来越大型的应用时,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启动开发服务器
在开发过程中,简单地导航或链接到 /nested/ - 将会按预期工作,与正常的静态文件服务器表现一致。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文件夹有如下层级: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