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这个职业对很多人来说有年龄限制。通常做到35岁左右,就可能面临被公司优化的风险。这两年情况更明显,甚至不用等到35岁,32岁以后投出去的简历就很少收到回复了。
也有些人在这个行业做了几年后,发现自己并不真正喜欢技术,在技术道路上走不下去,最终主动选择离开。这样的情况也不少。
不管是哪种情况,作为程序员,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写代码了,还能做什么?
如果你已经有明确的规划,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就继续坚持自己的道路。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到迷茫,下面这几个方向值得考虑:
很多程序员平时会在技术社区或公众号上写文章,分享行业知识和技能。如果你写作能力不错,又愿意分享,能长期坚持,完全可以考虑做全职技术博主或视频up主。
你可以写教程、做开源项目测评,或者把复杂的编程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很多技术博主通过接广告、写专栏获得收入,工作自由度也很高。不过这个方向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粉丝,前期内容创作会比较辛苦,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成功案例:
把复杂的技术概念做成动画视频讲解
写系列教程帮助新手入门
做技术书籍的解读和推荐
分享面试经验和职场心得
有些程序员在做项目过程中,对整体流程、用户需求和体验有了自己的理解,逐渐培养出产品思维。如果你既懂技术又能理解业务逻辑,转型产品经理是个不错的选择。
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在与开发团队沟通时更有优势,能设计出更合理的产品需求,也能更准确地评估开发工作量。
需要提升的能力:
用户需求分析
产品设计能力
项目管理
沟通协调
有些程序员可能是偶然进入这个行业,后来发现自己更享受传授知识、培养新人的过程。如果你在教育中能获得成就感,可以考虑去学校或培训机构做编程讲师,也可以自己制作在线课程。
少儿编程市场的需求很大,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名编程课。如果能在该领域建立口碑,收入不会比上班差。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逻辑思维训练。
发展方向:
少儿编程教师
职业培训讲师
在线课程制作
技术教材编写
程序员具备的编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与数据分析岗位的要求高度契合。而且你对数据来源更容易理解,如果工作中涉及过数据库管理、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等内容,对数据关联性也会更清楚。
如果你数学基础不错,对数据敏感,喜欢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转行做数据分析或数据科学是很好的选择。
优势:
编程基础扎实
理解数据结构
学习新技术能力强
逻辑思维严谨
这里说的直播不是教人写代码,而是为其他程序员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在职业发展、职场技能、行业趋势、面试技巧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
如果你对程序员行业有深入了解,自己达到过一定高度,表达能力也不错,可以考虑做技术主播或职业顾问。
服务内容:
职业规划咨询
面试指导
技术方向选择
职场问题解答
很多程序员忽略了一个重要方向:技术写作。如果你文字表达能力较强,能够把复杂的技术问题描述清楚,可以考虑做技术文档工程师。
大型科技公司都需要专门的技术文档团队,负责编写api文档、用户手册、开发指南等。这个岗位既需要技术理解能力,又需要写作能力,正好适合有技术背景又想转型的程序员。
如果你在团队中经常承担协调工作,能够很好地组织项目进度,考虑转向项目管理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技术背景让你能准确理解项目难点,更好地评估风险和工作量。
发展方向:
IT项目经理
技术团队负责人
项目协调员
利用技术背景创业或做自由职业者也是可行的选择。你可以开发自己的产品,提供技术服务,或者接项目做。
可能方向:
开发小众软件产品
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承接外包项目
做技术顾问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需要提前准备:
在还在职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目标方向的工作。比如想转产品经理,可以主动参与产品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每个方向都需要补充新的知识技能。提前学习相关课程,考取相关证书,为转型做好准备。
多接触目标行业的人,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机会。参加相关活动,扩大社交圈。
转型期间收入可能不稳定,提前准备好3-6个月的生活费,给自己足够的调整时间。
有些人可能会考虑送外卖、开网约车等方向。这些工作可以作为短期过渡,但不适合作为长期职业规划。主要原因:
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收入不稳定
对个人成长帮助不大
体力消耗大
分析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不要盲目跟风,选择适合自己特质的方向。
先利用业余时间尝试,验证可行性,再逐步深入。
转型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给自己设定合理的时间预期。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行业发展。
程序员的工作经历是宝贵的财富,培养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有价值。转型不是放弃,而是开启新的可能性。
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发挥自身优势。无论选择哪条路,提前规划、充分准备都能让你走得更稳。
记住,你的技术背景是优势而不是束缚。善于利用这个优势,就能在新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转型之路可能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勇敢迈出第一步,你会发现程序员之外的天地同样广阔。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吃饭睡觉写代码,基本都程序猿的大部分生活了,作为从事最累的职业之一的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那就是1024。1024向程序员致敬,向自己致敬,向未来致敬。
互联网注定是一个不能安宁的行业,有一些人在努力引领变化,有一些人在努力适应变化,有一些人在被时代的浪潮淘汰。这个世界唯一变的就是变化,人生唯一不能停的就是学习,说到底,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断的学习。
国外有个词叫做10x Programmer,直译是以一当十的程序员。我并不认为一个技术大牛能完成10个普通程序员的工作,技术大牛会花1/10的时间把工作做完,然后用剩下9/10的时间平衡生活、爱好和未来,所以我仅把10x Programmer叫做10倍速的程序员。
仍是要永远 ctrl+v,永远拿来主义。仍是要时时刻刻对美好满怀期待,对未来充满渴望,对经典心怀敬畏。要记住啊,能原创而不原创,有源码而远源码,才是最无知的成熟。
优秀程序员有哪些好的习惯:1. 想清楚,再动手写代码,2. 不交流,就会头破血流,3. 文档没人看,但还是要写,4. 一定要写注释,5. 别指望需求会稳定
我曾经说过,程序员不是一般的人,是具有某种超能里的人。但问题是,程序员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特异功能,在他们的眼里,会认为自己很普通,跟常人一样,所以,程序员能做到的事情
分析自己的处境; 做适合自己的选择; 以成长为目的,担负起更多责任,打破对做事的认知; 把握机遇,去锤炼自己; 抛弃一些懒惰,多一些积极;向牛逼的人靠近,向给你提供条件帮助你学习的老师靠近。以上结合了我自己的经历,希望文章能更形象。
现在身处跳槽高峰季,作为即将跳槽的我,在这里分享几点建议给大家。众所周知,找工作的前提是面试,面试的前提是过了简历,过了简历的前提是你怎么投。
程序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但是大部分程序员只顾码字,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健康问题。这或许是因为写代码太入神,也或许是因为来自老板的压力太大。
一个厉害的程序员,都会有一个牛逼哄哄、有辨识度有个性的英文别名。在公司同事中很更好的称呼,这篇文章翻译整理了一下适合程序员的英文名字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