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猝死:年轻人要学的除了赚钱,还有惜命
-凌晨3点,你在哪里?
-加班。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
01、当“猝死”成为一种标签
近日,深圳某互联网公司一名24岁的程序员在工作中猝然倒下,视频在各类IT论坛和社群中广泛流传。幸运的是,这位程序员在倒下的瞬间就被同事进行心脏复苏并送往医院紧急抢救,逃过一劫。
而那些不幸的呢?“猝死”令人惋惜。
华为海思无线芯片开发部部长王劲突然昏迷,抢救无效,年仅44岁;
前阿里dt总监欧吉良由于常年加班,在运动时猝死,年仅34岁;
今日头条一位程序员猝死公司,年仅30岁;
……
此类新闻屡次刷屏在朋友圈,相关度最高的人群——程序员,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贴上了“最易猝死人群”的标签,难怪会流传出“人傻钱多死的早”的段子了。
02 “高薪”背后是“拿命换钱”
据2018年初调查的《中国程序员薪资生存现状报告》显示,近80%的程序员年薪在9万以上;而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中也可看到,IT行业的薪资独占鳌头,平均年薪在13万以上。各项数据都表明,程序员们的收入可观,是负担家庭的重要支撑。
程序员们常戏谑自己是新型三高人群——“高薪、高压、高危”。众所周知的“996”工作模式对程序员而言算是轻松了,加班到凌晨1、2点都是常事。
早8点起床,搭乘地铁1.5小时到公司,晚凌晨1点下班,打车到家2点多,一天的休息时间怎么都凑不足5小时。”某厂程序员晒出自己的工作时间。
高强度的工作让程序员们长期处于休息不足、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亚健康的状态。《Sleep medicine》期刊一项纳入5172710例患者的研究分析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12%,糖尿病风险增加 37%,高血压风险增加 17%,冠心病风险增加 26%。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而猝死的主要致因,正是心脏停搏、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
03人生没有侥幸,“猝死”风险怎么办?
年轻并非透支的资本,拼命工作的结果不希望有猝死。
人生从来没有侥幸这回事,当无法预知生命中的意外时,能做的就是在健康安好时,未雨绸缪,及早做好各项应对准备。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