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3道题来分析js中的函数作用域,作用域链,变量提升
第一题:
var foo = 1 function bar(){ if(!foo){ var foo = 10; } console.log(foo) } bar()
这道题大家会误认为是1
其实在内部函数执行时,无论这个判断是否成立,都会对声明变量进行提升,所以var foo = undefined,所以在内部判断,因为undefined是false,取反就是true,执行var foo = 10,所以:
最后答案就是10
第二题:
var n = 0
function a(){
var n = 10
function b(){
n++
console.log(n)
}
b()
return b
}
var c = a()
c()
console.log(n我直接叙述解题步骤了:
先声明变量,函数声明提前,执行a()函数,在a函数里又声明了函数b,调用函数b并且将b返回,n++将函数a里的n的值变为11,打印n,所以第一个n是11,
这时候将函数b返回,并且执行,因为这时还是在函数a内部执行,n已经是11,再n++,所以n = 12,
最后一个是n是0,函数的私有作用域无法访问
所以最终结果是11,12,0
第三题:
var a = 4
function b(x,y,a){
console.log(a)
arguments[2] = 10
console.log(a)
}
a = b(1,2,3)
console.log(a)在js的非严格模式下:函数的实参集合与形参变量存在‘映射关系’,不管其中谁改变了,另外一个都会跟着改变
在js的严格模式下:arguments实参集合和形参变量的映射关系被切断了,相互之间互不干扰
如果没有返回值则是undefined
所以结果是3,10,undefined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