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所周知,“css如何实现元素垂直居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有了许多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也都有各自适用的场景以及优缺点,大致如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理解其中一种有效但不常被使用的方案的原理,它就是:伪元素:before搭配vertical-align:middle实现元素垂直居中,先来看一下具体的代码实现:
<style type="text/css">
.parent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font-size: 0;
background: #80848f;
text-align: center;
}
.parent:before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20px;
height: 100%;
content: '';
background: #ff9900;
vertical-align: middle;
}
.child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50px;
height: 50px;
background: #19be6b;
vertical-align: middle;
}
</style>
<div class="parent">
<div class="child">child</div>
</div>
上面的代码运行结果是这样的:
相信代码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是你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吗?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它是如何怎样一步步实现垂直居中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关键知识点,那就是:父元素基线(baseline)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它不是固定的,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接着,我们精简一下代码,去掉关键部分
<style type="text/css">
.parent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font-size: 0; */
background: #80848f;
text-align: center;
}
.parent:before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20px;
height: 100%;
content: '';
background: #ff9900;
/* vertical-align: middle; */
}
.child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50px;
height: 50px;
background: #19be6b;
/* vertical-align: middle; */
}
</style>
<div class="parent">
<div class="child">child</div>
</div>
我们将font-size:0和vertical-align:middle注释后,运行结果如下:
从图中不难看出,对于:before伪元素(以下简称伪元素)来说,加与不加vertical-align:middle,结果都是一样的,在垂直方向它始终会占满父元素;但对于.child元素情况就不同了,它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伪元素在此处的作用就是为了改变(或者叫重新定义)父元素baseline的位置,我们来回顾一下vertical-align:middle在MDN文档中的定义
middle: 使元素的中部与父元素的基线加上父元素x-height的一半对齐
那么,对比我们的示例:
这样一下,就相当于伪元素的中点只要与父元素的基线对齐就可以了,因为x-height是0,所以加与不加无所谓;再加上Css中元素默认是左上方对齐的,对于这个限制,也就是说当伪元素加上vertical-align:middle后,默认情况下它是不会超出父元素的范围显示的,那么这时伪元素高度已确定:父元素高度的100%,中点也已确定
接下来伪元素就会对父元素说:我垂直方向的中点已经确定了,变是不可能变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变,但我的中点想和你的基线对齐,你自己看着办吧
然后父元素妥协了,将它自身的基线移动到与伪元素中点水平对齐的位置,到此父元素基线的位置也已确定,近似其高度的一半
最后.child元素添加了自己的vertical-align:middle,按照middle: 使元素的中部与父元素的基线加上父元素x-height的一半对齐这句定义,.child元素的font-size由于继承关系也是0,所以它的中点也就自然而然与早已确定的父元素基线对齐,从而实现垂直居中,到此结束
其实该种垂直居中方式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原文:https://guoyunfeng.com/2019/10/10/understand-vertical-align-middle/
CSS 伪类用于向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而CSS引入伪类和伪元素的概念是为了实现基于文档树之外的信息的格式化。这里讲总结关于css伪类和伪元素的相关使用
获取伪元素的属性值可以使用window.getComputedStyle()方法,获取伪元素的CSS样式声明对象。然后利用getPropertyValue方法或直接使用键值访问都可以获取对应的属性值。 更换class来实现伪元素属性值的更改、使用CSSStyleSheet的insertRule来为伪元素修改样式、
有时候我们需要用CSS选择非第一个子元素,例如下面这样的HTML,希望让两个span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但又不希望简单的给每个span设置margin-right(会导致最后一个span也有margin-right,可能影响之后元素的排版)。
通常我们在设置链接的一些伪类(link,visited,hover,active)样式时,要让不同的状态显示正确的样式,我们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设置这些伪类的样式。这里我就按CSS2规范中推荐的顺序进行介绍,即 link-visited-hover-active
CSS3新增伪类有那些?p:first-of-type: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首个<p>元素,p:last-of-type:选择属于其父元素的最后<p>元素,p:only-of-type:属于父元素的特定类型的唯一子元素,p:only-child:属于父元素的唯一子元素的每个<p>元素;p:nth-child(2)
伪类经常与伪元素混淆,伪元素的效果类似于通过添加一个实际的元素才能达到,而伪类的效果类似于通过添加一个实际的类来达到。实际上css3为了区分两者,已经明确规定了伪类用一个冒号来表示,而伪元素则用两个冒号来表示。本文将详细介绍伪类的详细知识
:not(X)是CSS中的一个否定伪类(选择器),并且接受一个简单的选择器作为参数。本质上,可以使任一其他选择器(作为参数)。:not(选择器)匹配传递参数选择器未选择的元素。传递参数或许不包括增加的选择器或者伪元素选择器。
本篇文章的技术给予选项卡UI另一种开发的选择,Radio button的特性还有很多应用可以做(如Switcher),只要善用HTML表单元素与CSS的一些技巧,也能玩出很多有趣的功能,甚至替代JavaScript的部份工作.
在CSS超链接的属性中,有四个连接方式:a:link a:hover a:visited a:acticve,之前在使用的时候一直是按照自认为的顺序中去写的,就是 L H V A的排序方式,然而有些时候却发现并不起作用了
CSS伪类是用来添加一些选择器的特殊效果。使用了css3的伪类,即相当于是在一个div中写入文字,然后在它前后各加了一个div,然后进行位置及宽高的调节。代码中只写一个div,然后在css样式中,对该div设置flex布局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