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 js 中应该禁止出现的写法,以提高代码效率和安全性
块级函数
严格模式下,在 ES6 之前应禁止使用。ES6 开始可以使用,函数的作用域为声明该函数的块内部。非严格模式下应禁止使用。
if(true) {
function test() { //块级函数
console.log(1);
}
}
test();直接修改对象的 prototype 原型
浏览器对原型进行了优化,在调用实例之前,会为对象的方法提前规划内存位置。所以不可以直接修改 prototype 原型。以下两种方法都应禁止使用
使用 Object.setPrototypeOf 修改原型
function a(){}
a.prototype = {
a_prop: "a val"
};
function b(){}
var proto = {
b_prop: "b val"
};
Object.setPrototypeOf(
proto, a.prototype
);
b.prototype = proto;
var test = new b;
console.log(test.a_prop); // a val
console.log(test.b_prop); // b val直接修改对象的 __proto__ 属性
function a(){}
a.prototype = {
a_prop: "a val"
};
function b(){}
var proto = {
b_prop: "b val",
__proto__: a.prototype //直接修改 b 对象的 __prototype__ 属性
};
b.prototype = proto;
var test = new b;
console.log(test.a_prop); // a val
console.log(test.b_prop); // b valwith
with 的用法:
var a = {
p1: 1,
p2: 2
}
with (a) {
p1 = 3;
}
console.log(a.p1);应该禁止使用 with,例如:
function a(arg1, arg2) {
with (arg2){
console.log(arg1); // 无法确定是要输出第一个参数还是要输出 arg2 的 arg1 属性
}
}
var arg2 = {arg1:1}
a("arg1", arg2)callee
arguments.callee 表示当前正在执行的函数:
function a(arg1) {
if (arg1 > 1) {
return arg1 * arguments.callee(arg1 - 1);
}
else {
return 1;
}
}
console.log(a(3)); // 6当一个函数必须调用自身的时候, 应禁止使用 arguments.callee(),直接通过函数名字调用该函数。
function a(arg1) {
if (arg1 > 1) {
return arg1 * a(arg1 - 1); // 直接通过函数名称调用
}
else {
return 1;
}
}
console.log(a(3)); // 6caller
caller 表示函数的调用者,应禁止使用,该特性不是标准的。
function a() {
console.log(a.caller); // function b() { a(); }
}
function b() {
a();
}
b();eval
eval() 可以把传入的字符串参数当成 javascript 代码执行。
eval("var a = 1, b = 2; console.log(a+b)"); // 3禁止使用 eval。eval 比一般 javascript 执行要慢,因为浏览器对 javascript 进行了优化。eval 方法也不安全,因为它使用与调用者相同的权限执行代码,而且 eval() 被调用时,它的作用域也会暴露。应该用 Function 代替:
var a = new Function("a", "b", "console.log(a+b)")
a(1,2); // 3参考:mozilla MDN
连接: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2181120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