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分享
在买房前,您是否真正清楚自己的购房能力? 这个免费工具将用数据给您明确答案,避免因预算误判导致的购房风险。
1. 多维度精准计算
工资能力对应房价:根据家庭月收入与支出,计算月供承受能力
首付能力对应房价:基于可用首付资金和首付比例推算总价上限
智能建议系统:综合评估后给出合理购房价格和月供建议
2. 专业计算模型
采用银行通用的等额本息算法:
月供 = [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 ÷ [(1+月利率)^还款月数-1]
通过逆向推导,从月供能力反推可承受的贷款总额,确保计算结果与银行审批标准一致。
3. 关键参数设置
首付比例(5%-70%可调)
贷款年限(1-30年灵活选择)
实时利率(支持最新LPR利率)
收支结构(计入所有固定支出)
适用人群:
首次置业的年轻夫妻
计划换房的二胎家庭
为子女购房的父母
房产投资者
实操案例演示:
张先生家庭月收入25,000元,月支出8,000元,首付资金150万。输入参数:
首付比例30%
贷款利率3.8%
贷款年限20年
评估结果:
工资能力对应房价:¥3,200,000
首付能力对应房价:¥5,000,000
建议购房价格:¥3,200,000
建议月供:¥9,860
风险控制:严守"月供≤月收入50%"红线,预防断供风险
资金规划:明确需准备的首付金额和装修储备金
方案优化:通过调整年限/比例,找到月供与利息平衡点
政策适配:支持不同城市房贷政策差异计算
动态预警:自动检测收支不平衡等风险状况
数据安全:所有计算在本地完成,隐私零泄露
预留缓冲空间
建议在评估结果基础上预留15%-20%预算空间,用于:
房屋契税/维修基金
装修装饰费用
家具家电购置
动态评估原则
每季度重新评估(尤其利率变动期)
工作变动后需重新测算
生育计划应提前纳入支出考量
地域政策差异
一线城市首付通常需35%以上
公积金贷款另有额度限制
限购区域可能有额外税费
2023年房贷违约案例中,68%源于购房前能力误判。常见误区包括:
只计算首付忽略月供压力
未考虑利率上浮风险
低估装修等附加成本
高估未来收入增长预期
这个工具已在多家房产中介机构投入使用,帮助超过多个家庭避免购房决策失误。建议收藏本文,在每次看房前进行测算。
手机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