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做运维的朋友,今年37岁。上个月他在微信上告诉我:“不找工作了,先休息半年再说。”
他去年年底被公司裁员,拿到了N+1的补偿金。刚开始他还很有信心,每天修改简历、准备面试。但是四个月过去了,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公司觉得他年龄大了,有的说他掌握的技术不够新潮。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有一次面试官是个90后,直接问他:“您这个年纪还在做技术吗?”
他无奈地说:“连我孩子都知道,爸爸现在整天在面试。”
这样的情况不止他一个。我认识的IT朋友里,至少有五六个35岁左右的人,在找工作受挫后都选择了暂时退出求职市场。他们不是不愿意工作,而是被现实的求职环境逼得不得不停下来。
当猎头的电话越来越少,招聘要求上明确写着“35岁以下”,面试官对你的丰富经验不感兴趣时,很多IT人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大龄求职者”。
特别是在运维这个领域,情况更加明显。我们这一代运维人员,亲眼见证了运维工作的整个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手动操作到现在的自动化、云原生。我们既接触过物理服务器,也熟悉Kubernetes;既写过Shell脚本,也能熟练使用Ansible。但在一些年轻的招聘者眼里,“35岁的运维”就代表着“技术落伍”。
一个做网站可靠性的朋友说得实在:“35岁之前,大家叫我‘资深工程师’;35岁之后,我变成了‘年龄偏大’。”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不想找工作”。实际上,是因为找工作的成本太高,回报却太低。
一个月投出上百份简历,只能得到几次面试机会,往往第一轮就被淘汰。每次面试都要花很多时间准备:刷面试题、了解公司业务、复习技术知识。结果可能只是因为“文化不匹配”就被拒绝。
“每次面试都像打一场仗,”另一个朋友这样形容,“准备两个星期,面试两小时,然后等消息等一周,最后没有结果。有这些时间,陪家人出去玩玩不是更好吗?”
这些人都有一些积蓄(至少能维持一段时间生活),有家庭要照顾,对自己也有清醒的认识。当找工作的精神压力远远超过工作本身的压力时,暂时停下来就成了合理的选择。
观察这些选择“暂停”的朋友,我发现他们其实都没有闲着:
朋友A在系统学习云原生安全知识,准备考专业证书
朋友B接了一些系统迁移的零活,时间自由安排
朋友C报名参加了烹饪课程,学习新技能
朋友D最让人羡慕,他带着全家自驾游环游中国
这更像是一种“战略性休息”——在跑了十几年的职业马拉松后,停下来重新看看路线,确认自己是不是跑对了方向。
对我们这些35岁以上的IT人来说,技术能力还在,只是不愿意“贱卖”自己。我们懂网络、懂系统、懂架构、能解决紧急问题、能承担责任——这些能力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消失,只是需要找到新的发挥方式。
如果你也处于“暂停”状态,或者正在考虑暂停,这里有一些建议:
在IT行业,真正的竞争力不是会使用多少种工具,而是对技术原理的深刻理解。花时间学习系统底层原理,研究架构设计,这些才是随着年龄增长更显价值的能力。
学习建议:
每周固定时间阅读技术文档
参与开源项目,保持技术敏感度
学习新技术,但更要深入理解基础原理
利用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尝试做技术咨询、写技术文章、开展培训。这些不一定能立即带来收入,但能开辟新的可能性。
具体方向:
在技术社区分享经验,建立个人品牌
接一些自由职业项目,积累不同经验
将解决问题的经验整理成知识产品
如果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太大,可以考虑二三线城市的机会。很多传统企业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他们很需要有大公司经验的技术人员。
考虑因素:
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和薪资水平
企业对经验型人才的重视程度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需求
人生不只有工作。把更多时间投入家庭、健康和个人兴趣,可能会发现这次“失业”其实是转变的好机会。
我那个自驾游的朋友说得很对:“前半辈子为了生存努力,后半辈子想为生活活一次。”
35岁在IT行业可能算“年纪大”了,但在整个人生中,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停顿,远不是终点。
暂时停下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上盲目奔跑。作为IT人,我们都懂得:当系统负载过高时,需要优雅地降级服务。人生也是这样。
与其在不合适的工作中消耗自己,不如主动按下暂停键,认真规划下一步。
最好的系统恢复是提前预防,最好的人生规划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致敬所有正在“中场休息”的IT人——我们不是放弃工作,而是在准备更有价值的重新出发。
如果你也处于这个阶段,记住:丰富的经验是你的财富,成熟的心态是你的优势。技术会更新,但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有价值。给自己一些时间,你会找到更适合的方向。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滴滴近日已给出裁员的具体赔偿方案:补偿一般为 N+1 个月,如果本周能确认,再额外给一个月补偿——这一个月补偿是滴滴给被裁员工留出找工作时间,即本周确认,三月份工资和五险一金滴滴照发。
入职一个多月,观察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一个团队的 leader 每天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沟通上面。从早上的团队小会议开始,说说昨天做的一些事情,然后解决团队成员的实际问题
每个程序员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个成为技术大牛的梦,毕竟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不管怎样,选一份能让自己持续成长的工作。
这几天心情稍显低落,犯的错误的确有点儿多,大多是非常细微的事情,发生之后让人感觉无可奈何,却又往往在情理之中。比如前几天 leader 给了我一个文件,这文件默认是 Excel 打开的
这些公司覆盖金融科技、医疗、教育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所处的阶段也各有不同,从种子前(pre-seed)到收购后都有。Daniel 在不同的公司中担任各种各样的职位,从基层员工到数据科学主管和战略顾问主管都做过
回味一下,学生时代包含着我们大多数人的美好回忆。然而,自从我们吃完散伙饭、拍完毕业照、浪完毕业旅行的那天起。这个美好的回忆已经死掉了,死透了,化成灰了。我们要面对职场与社会,学会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
我跟大多数初入职场的技术小白起点差不多,在开发的这条路上,没有天生的聪明天资,也没有一个耀眼的学历。在北京这样一个,随便一个同事,不是清华的本硕,就是北邮北航的硕士下,自己也常常因此感到惭愧
这让很多人非常的焦虑,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你焦虑说明你还是有忧患意识的,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其实职场人更担心的是死于安乐
这篇文章给大家举了三个小例子:大学同学,不主动的程序员,还有公司部门之间的甩锅大战。从小到大,一种是不值得托付的朋友,一种是不堪大任的骨干,最后一种是危害公司公平的运转。比较讽刺的是,到了现在
身在职场上的你我,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在职场上哪些事是制约你晋升的,哪些事是不能干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职场上的那些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参与进来,一起讨论。废话不多说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